温州-洞头简介

家乡区县: 浙江省洞头县

洞头县是浙江省温州市辖县,古称中界,地处浙南沿海,瓯江口外,是全国14个海岛县(区)之一,由168个岛屿和259座岛礁组成,故有“百岛之县”和“东海明珠”之美称。全县总面积89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00.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3.14万,2010年常住人口8.77万,辖北岙、东屏、元觉、霓屿4个街道,大门镇和鹿西乡。洞头渔场面积4800多平方公里,是浙江第二大渔场、“中国羊栖菜之乡”。洞头是全国唯一以县域命名的4A级旅游区、全国海钓基地、楠溪江,与雁荡山共同构成温州市“山江海旅游金三角”。

 

1建制沿革

洞头县

春秋战国,为瓯越之地。

秦,属闽中郡。

西汉始元二年(前85年),属回浦县,隶会稽郡。

东汉,建武元年至三年间(25-27),改回浦县为章安县,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遂为永宁县地,仍隶属会稽郡。

三国,属吴国,仍为永宁县地。太平二年(257),分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永宁县属之。

东晋,太宁元年(323),分临海郡立永嘉郡,以永宁县为郡治。宁康二年(374)分永宁县置乐成县,今洞头县境遂为乐成县地。洞头县水库

隋,开皇九年(589),改永宁县为永嘉县,隶处州,今洞头县境为永嘉县地。开皇十二年(592),改处州为括州。

唐,武德五年(622),分括州置东嘉州,分永嘉县复置乐成县,今洞头县境又为乐成县地,隶东嘉州,武德七年(624),又撤乐成县并入永嘉县,今洞头境地复为永嘉县地。贞观元年(627),废东嘉州,永嘉县隶括州。高宗上元二年(675),分括州置温州,设州治于永嘉。载初元年(689),复置乐成县,隶温州,今洞头县境复为乐成县地。

五代十国时,乐成县属吴越国。后梁开平二年(908)改乐成为乐清,今洞头县境为乐清县地,仍属温州。

南宋,咸淳元年(1265)属瑞安府。

元,属温州路。明,属温州府。

清,雍正六年(1728),置玉环厅,隶温州府。今洞头县境划玉环厅第二十都。

民国元年(1912),改玉环厅为玉环县,隶瓯海道,今洞头县境为玉环县第四区。民国25年(1936),今洞头县境建政为三盘区。1949年(农历八月十五)洞头境首次解放和1952年1月15日洞头全境最后解放后,均仍属玉环县。

2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洞头县

1953年6月10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洞头置县,隶浙江省温州地区专员公署。1958年5月2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洞头县建制,当年7月1日起划归玉环县。1959年1月7日,国务院决定撤销玉环县建制。当年4月1日,洞头划归温州市。1964年10月31日,国务院批准恢复洞头县建制,隶浙江省温州地区专员公署 。1965年3月1日起,县人民委员会正式对外办公。1981年9月22日,温州地区与温州市合并,洞头即改隶浙江省温州市。

1996年,全县辖3镇8乡:北岙镇、东屏镇、双朴乡、北沙乡、半屏乡、三盘乡、元觉乡、霓南乡、霓北乡、鹿西乡。县政府驻北岙镇。

2001年11月16日,撤销双朴乡、三盘乡、北沙乡建制,并入北岙镇。调整后,洞头县辖北岙、东屏、大门3个镇和霓屿、元觉、鹿西3个乡。

2006年末,全县辖3个镇、3个乡:北岙镇、大门镇、东屏镇;元觉乡、霓屿乡、鹿西乡。共有7个社区、2个居民区、84个行政村(新增1个社区,减少1个居民区)。

2011年,洞头县行政区划作如下调整。调整后,洞头县辖北岙、东屏、元觉、霓屿4个街道办事处和大门镇1个镇、鹿西乡1个乡。

区划详情

洞头县辖4个街道、1个镇、1个乡、 6个社区、3个居民区、84个行政村。

区域    面积 人口 政府驻地
北岙街道 24.28平方千米 4.73万人 镇前路1号
东屏街道 14.48平方千米 2.10万人 中仑村府前路51号
霓屿街道 11.50平方千米 1.22万人 布袋岙村滨海北路2号
元觉街道 7.84平方千米 0.94万人 状元村繁府路15号
大门镇 35.80平方千米 2.53万人 镇中路4号
鹿西乡 10.06平方千米 0.80万人 鹿西村海景街92号

3地理环境

 

洞头县

洞头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20°59′45″-121°15′58″,北纬27°41′19″-28°01′10″之间。

地貌

洞头县侵蚀丘陵地貌分布广泛,约占全县陆地面积的91%。其中高丘陵(海拔250m以上)主要分布于大门岛以及鹿西、霓屿、状元岙等岛的中部和洞头岛的西部,山坡较陡,一般30~40°,特别是边缘地带,常有大于40°的陡坡或陡崖出现;顶部较平缓,坡度一般15~25°。最高山峰烟墩山位于大门岛,海拔高391.8m。高丘陵以凸型坡及直线型坡为主,部分地段为复合型坡。低丘陵(海拔<250m)主要分布于洞头岛、半屏岛、三盘岛、小门岛以及鹿西、霓屿、状元岙等岛的边角部位,山顶部较平缓,为10~25°,山坡坡度25~35°,局部坡麓地带有超过35°的陡坡及陡崖。低丘陵的山坡地形以凸型坡和直线型坡为主,局部为阶梯状复合型坡。堆积地貌主要分布于大门、洞头两岛,面积小,分布零星。其中洪积平原零星分布于大岛屿的沟谷及山麓地带,上游坡度10~15°,下游坡度3~10°。海积平原主要分布于洞头岛、大门岛及小门岛,在霓屿岛及半屏岛亦有小块分布,地势平坦。

气候

洞头县属亚热带海洋型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气温年月差较小,冬暖夏凉。据1971年以来的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为17.5℃,年平均降雨量1319.4mm,年平均总蒸发量1538.3mm,年总日照1932小时;多年平均降雨量自西北向东南由高到低呈明显的条带状分布,最大年降雨量为1990年的1822.7mm,最小年降雨量为1971年的647.9mm,降雨多集中在3-6月和8-9月。每年7-10月,是台风频繁影响的季节,台风及台风带来的强降雨是影响本县最主要的灾害性气候。2005年5号台风“海棠”在县境内的过程降雨量为472.5mm,24小时降雨量372.2mm(7月19日12时至20日12时),1小时降雨量76.3mm(7月20日1时),均创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水文

洞头县境内地表水系不发育,常年流水的山间溪流稀少。全县有小型水库6座,正常库容总量185.95万立方米。

4人口

2010年,全县常住人口为8.77万人,同第五次洞头县

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9.64万人相比,十年共减少0.87万人,减少9.08%,年平均减少0.95%。

2010年,全县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3.43万户,家庭户人口为8.33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02人减少0.59人。

2010年,全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36万人,占49.76%;女性人口为4.40万人,占50.24%。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10下降为99.07。

2010年,全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39万人,占15.89%;15-59岁人口为5.88万人,占67.03%;60岁及以上人口为1.50万人,占17.0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8万人,占12.34%。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4.78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0.84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18个百分点。

2010年,全县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0.68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0.92万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53万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73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5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洞头渔场是仅次于舟山渔场的浙江省第二大渔场,面积4800平方公里,常年洄游的鱼、虾、蟹类达300多种,10米等线以内浅海26.6万亩,潮间带滩涂10.16万亩。洞头港是国家一级渔港,东沙港是国务院批准的活海鲜锚地,鹿西港是东南海上最大的水产品市场。全县建有五个海洋捕捞基地,六个海水养殖基地,拥有机动捕捞渔船1200多艘,其中渔轮170多对,海水养殖面积3.02万亩,是全国最大的羊栖菜养殖加工出口基地和浙江省紫菜养殖基地。[4]

第二产业

2010年,洞头县工业总产值48.33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4.02亿元,增长26.2%。年销售收入超500万元及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38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以上3家。

第三产业

2000年,洞头县全年接待旅客16.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社会旅游总收入6750万元,增长11%。

2010年,洞头县全年旅游接待人数达360万人次,较上年增长23.5%,其中入境旅游人数增长1.5倍。实现社会旅游总收入16.23亿元,同比增长23.0%。

6旅游景点

洞头县共有7大景区300多个景点,与温州雁荡山、楠溪江形成山、江、海旅游金三角。

东岙渔村位于洞头东南端,是省级特色旅游村,周边有仙叠岩景区,半屏山景区等。每年相继举行七夕节(旅游节)、普渡节。

仙叠岩,海滩、礁石、巨岩浑然一体。传说巨石为神仙所叠,故名。泛舟海面,可见十八钓鱼台、蛤蟆欲仙等景观。

大沙岙海滨浴场位于南炮台山景区。大沙岙沙滩,长450米,宽400米,三面环山成凹形。

大沙龙海滨浴场位于半屏西北侧,与洞头渔港码头相对,又称百步沙,水浅沙细,沙层厚达数米。

大石滩在大瞿岛东面有一片海岸开阔的石滩,面积约0.6公顷。滩上堆满各种巨型卵石,石滩附近有宋人面壁、白龙吸水、海径天门、佛手掌、卧牛石等景观。

石佛观海为大瞿岛东海岸的一块高约10米的礁石,兀立海边,酷似一尊拱手趺坐于莲花台上观音像,正对波涛万顷东海。

鸟岛,双峰岛、北摆岛、南摆岛为候鸟栖息地,夏秋间鸟类成行成队飞抵鸟岛,生育繁殖,有海鸥、白鹭、海燕、赤嘴鹭鸶等。

望海楼

佛掌峰位于大瞿岛景区,一堵高30多米的山峰在海边突兀而 立。附近有老僧接客、青蛙聚会、白象吸水等到景点。

马岙潭沙滩位于大门岛美岙村景区。长约700米,宽400米,沙质为铁板沙。

龟岩峰位于大门镇龟岩岙山上,地处岙底村、沙岙村、石浦村三村交界。海拔335米,由两块巨石天然合成。

望海楼建在洞头本岛最高处,海拔227米,整个景区占地140.9亩,主楼2700平方米,楼层明三暗五,高35.4米,坐北朝南。

 

 

moonshine(2014-12-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