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水东街

家乡区县: 惠州市惠城区

     水东街位于惠州桥东,东西走向,东接惠新西街,与水东南路互交,西接东新桥,全长730米,宽14-18米,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据《惠州市城市建设志》记载:“1928年改建的水东街保留较为完整,建有划一的骑楼,使整街两边成两条长廊。骑楼上住人,下为人行道,雨天行人不忧雨。”当时,惠州的工商业都集中在水东街,水东街因此被称为“旺地”。

     1.桥东水东街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清末民初曾是惠州的商业旺地。水东街一带的骑楼建筑有着惠州特有的文化风情,这条中西合璧风格的繁华街道也是惠州市区的发源地。
     2.清末民初,是惠州商业鼎盛发达的时期,各省商贾云集。这是水东街被称为“旺地”的最好诠释。临街的骑楼构造极为讲究,绝大部分是一楼一顶,各式的西洋屋顶壁面后,是传统中式“金”字型瓦顶。有的骑楼高达3层,长达40-50米,气势不凡。那时,鳞次栉比的骑楼,各式各样的客栈、商店、银楼、作坊、药店,来来往往的商旅,绘就一幅近代的《清明上河图》。登上既具有南方特色,又兼具中西合璧风格的骑楼倚窗眺望,东江水西下,各式大小船只穿梭往来,东新桥上的行人来去匆匆。现在,临街的骑楼虽已破旧,却形象记录了惠州从一个古老的城镇发展为繁华都市的故事。
     3.抗战初期,日军侵袭惠州,一把火烧掉大半条街及200余间骑楼店铺。1941年水东街又一次遭日军破坏。从那以后,老街就不如往日了。抗日战争胜利后,惠州交通迅速恢复,电讯畅通,各商号相继复业,侨汇源源而来,洋货大量涌入,江面上往来于惠州与香港、澳门、广州之间的船只秩序井然,载出当地的大米、土产,运进英国、美国、德国等国生产的印花布、洋火、洋钉、钟表、煤油等。从东江上运来的货物在东新桥下的码头交易,由搬运工从船上搬运到骑楼的货栈。东新桥码头边,金铺、布行、当铺林立;小茶室、粥粉店、云吞店繁多,通宵达旦营业;批发粮油店、绸缎布匹店、私人诊所、教堂、影相馆齐备,烟馆、赌馆相继兴起。骑楼鳞次栉比,货物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水东街上一派繁忙。谈生意的商人和沿街叫卖的商贩共同谱写了当年水东街的繁华。
     据《惠城文史资料》记载,当年水东街上有上百家商号,较有名的有:宏泰布店、永泰布店、大众商店、亚东苏杭店、恒升苏杭店、广寿堂药材店、怡和隆烟丝店、益生隆、全和五金店、天成金店、黄惠和金店、瑞成陶瓷店、裕昌杂货店、东益咸鱼店、顺安山货店、大德土纸店等。

Sam_(2014-12-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