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屋习俗:建国前,城乡建新居,一般都请“堪舆”(惯称“看风水先生”)看地势测方位,名为“看阳宅”。屋地定好后,又请看日子先生确定行墙基(开始砌墙)的良辰吉日始动工。开始时,先定四角,鸣炮示兆;升梁时,主人高呼“高升发财”,鸣炮庆贺。屋建成后(有的不一定建好,以吉日为准)搬入去住,称“入火”或“进宅”。入火时、请看日子先生(或懂唱进宅礼规的家境好的人)开门,一边高呼“开门大吉”。“贵人到来”之类的吉利话,一边鸣放鞭炮,热烈庆贺。随着依次进入三角灯、镜屏。饭、米、鸡等,并呼叫猪、牛、羊、鸡、鹅、狗、猫,但不呼鸭,意为嘴扁不吉利。此时,还有人拿着戽斗在门前往内戽钱戽银,边戽边叫,然后把戽斗和红色“碓丫”放入正厅里面左右角,还盛上斗火,一连三天不熄。建国后,“入火”习俗仍然沿习下来,只不过形式和繁简程度不同而已。
用具:民国期间,农民用具很简单,火灶以泥砖建成,盆、碗、煲、桌、椅之类,多为粗陶瓷和以竹、木制成;卧床多为平头床。收藏被的多是平头柜、四合箱。城镇居民的炉灶,一般为风炉,或以灰、沙、砖建成。少数家庭置有瓷器碗碟,热水瓶、铜面盆、挂钟、座钟等,卧床、桌、椅均用细木精雕,厅堂摆布,雅丽大方。建国以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乡人民使用的家具逐渐由低级到高级、从低档向高档发展,炉灶一般改用铁条,砌有烟囱且通风扯火,条件好的家庭使用煤油汽炉或液化石油汽炉,炊具为铝锅、电饭煲、压力锅等,碗、碟、盆、钵、杯、勺等均用瓷器、玻璃、塑料、搪瓷。坐、睡等用具也大有改进或更新。70年代后期以后,不但自行车、手表为群众普遍拥有,而且组合柜、衣柜、梳妆柜。沙发椅以至钢丝床等用具也陆续进入城乡家庭。收音机、电视机、电风扇、缝纫机、洗衣机、电冰箱等,也逐渐为城乡居民所拥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