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杨营镇

家乡区县: 镇平县

杨营镇位于镇平县西南部,距县城7公里,镇政府驻杨营街,分别与玉都街道办事处、涅阳街道办事处、候集镇、张林镇、晁陂镇、贾宋镇相连,全镇辖21个行政村,228个村民小组,总面积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000亩,人口49570人(2000年)。

杨营镇位于镇平县西南部。四周分别与玉都街道、涅阳街道、候集镇、张林乡、晁陂镇相连,面积58平方千米,人口49570人(2000年)。辖杨营、魏营、老王营、李邦相等21个行政村,228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杨营街,距县城7千米。北临宁西铁路,207国道、312国道和宛坪高速公路纵横穿境而过,赵河流经乡境。古迹有中兴寺的西魏造像碑,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营镇辖21个行政村,杨营村、魏营村、刘洼村、老王营村、李邦相村、大贾庄村、白庄村、潘营村、林寨村、李家营村、尹营村、郭营村、程庙村、代营村、薛庙村、草房梁村、小岗村、沙家村、岁坡村、蒋坡村、郑坡村。

杨营镇年平均气温15.10℃,无霜期233天,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降水量707.5毫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赵河自北向南贯穿全境,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小麦、玉米、蔬菜等农作物生长。杨营镇交通十分便利,312国道和207国道呈“T”字形在该镇交汇通过,优越的交通条件,加强了对外联系,促进了集镇、商品生产流通和交换。被南阳市政府命名为“小康村”、“科技示范乡”和“乡镇企业强乡镇”,全镇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县一直保持前八名。

杨营镇已形成蔬菜、畜牧、地毯、玉雕四大支柱产业和建材、交通运输、机械加工、肉食加工、竹木柳编、三粉、制蜡等传统产业。2006年杨营镇工农业实现产值5.6亿元,财政收入157.3万元,粮食总产量25500吨,肉类总产量3850吨,人均实现现金收入2980元。 杨营镇是传统的蔬菜生产大镇,常年固定面积18000亩,复种面积36000亩。每天可向城区居民供应优质新鲜蔬菜25吨。根据市场导向和市场准入原则,全镇无公害蔬菜生产11000亩,主导品种有火蒜、白菜、西瓜、芹菜、花菜及茄果类蔬菜等,并于2003年9月通过河南省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证。全镇2006年蔬菜产量达13.5万吨,年产7350万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近40%。在蔬菜销售上,紧紧依托镇平县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杨营蔬菜批发市场和强大购销服务队伍,加强全镇蔬菜对外的沟通和交流,提高了蔬菜的生产效益。
全镇乡镇企业已发展到1568个,从业人员6000人,主要行业有地毯、玉雕、机械、家具、农业产品加工、丝绸、建筑、建材、运输等,镇办企业产品先后有6个品种获部优、省优奖。镇办玉器厂是该镇的骨干企业,有职工195人,年产值170万元。全镇从事玉雕加工的超七千多人,玉器车2000多台,年创产值2000多万元。镇办排椅厂为我省生产排椅系列产品的专业厂家,产品造型美观,质量上乘,多次获省、地优秀产品奖。全镇有蔬菜、畜牧、手织柞绸、石蜡加工、竹木柳编、白条鸡加工等专业村15个。郭营、潘营等8个蔬菜生产专业村,在发展配套机井的基础上,大力推广棚膜蔬菜种植,集约化经营,亩产、亩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每个专业村的蔬菜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有5000余人常年从事蔬菜生产,年产量1500万公斤,产值487万元,纯收入350万元。[1]
地毯是全镇的支柱产业之一 。全镇拥有机梁200架,地毯加工点18个,职工1400多人,全年实现产值500多万元,创税60万元。仅此一项,全镇人均增收现金100元。
杨营镇畜牧养殖较为发达,有专业村11个,专业养殖场23个,冷库2座。现已引进小尾寒羊、波尔山羊、二元猪、三元猪和奶牛等优良品种,实现了规模化、良种化养殖,全镇畜牧业每年可实现产值4000多万元。
在玉雕方面,老王营、李邦相、杨营、贾庄、白庄、潘营、尹营、薛庙、魏营、潘营、梁营、小岗等12个专业村,600多玉雕大户,生产以岫玉、独玉、翠玉为原料的中高档摆件、花鸟、人物、炉、薰、小挂件等产品,做工精美,构思巧妙,产品畅销国内外。正在兴建以玉雕加工、销售为主的玉雕专业市场玉兴路,已基本建成。

冬至后的蚂蚱(2014-12-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