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国心——鸡心岭
在陕、渝、鄂接壤处,有一高岭,相传岭下有一山洞,从洞中不停的向外喷洒盐水。一日,木匠祖师鲁班与太上老君路过此岭,发现了这股盐水白白浪费掉了,于是二位打赌,声言一夜间要将盐水引至人口稠密的巫溪、巫山一带。造福百姓,先者为师,后者为徒,观音菩萨可以作证。天黑,二位同时动工,鲁班念动咒语,运发神力,挥舞王尺,一路逢岩打眼竖杆,遇沟凌空架起渡槽,半夜即至四川云阳县云安镇了,老君因久在天庭炼丹,对工程不熟,到子时才将盐水引至巫溪县宁场镇。胜负已见分晓,观音担心二人会因此而伤和气。忙驾祥云飞至三省交界的这座山岭上,化作雄鸡高啼三遍九声,鲁班、老君以为天亮了,同时收工。此后,这座山岭得名金鸡岭,再后来,人们观其形状似鸡心,易名鸡心岭。至今重庆云安和巫溪两处的小盐场,出产幼稚井盐,据说就是引致鸡心岭上的盐水。
又因,中国陆地版图、像一只雄鸡,台湾岛是它迈出前脚,海南岛是它支撑身体的后脚。而鸡心岭正好处于这只雄鸡心脏部位。这就自然形成了“自然国心”。即:“自然国心鸡心岭”。
夜过“鸡心岭”的释然
陶 灵
陪同事老特去陕西一个小县城收笔货款,他开着车说要经过“鸡心岭”,就是我们中国雄鸡版图最中心的地方。
我一下子兴奋起来,竟如儿童般的天真,还带有庄严、神圣的感觉,因为她与首都北京同为心脏,一个是政治的,一个是自然的。这种庄严与神圣,像我当年在天安门广场面对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一样,肃然起敬。
读小学时我就在《中国地图》上比画过“雄鸡”的中心位置,可面对雄鸡的不规则图形怎么也找不出,结果就在我身边,只是一个白天的车程,这么的近。我真想马上看到“鸡心岭”。
鸡心岭是湖北省竹溪县、重庆市巫溪县、陕西省镇坪县交界的一个山峰,也许是冥冥中自有安排,山峰竟也状若鸡心,因此而得名。像一只高昂雄鸡的中国版图,地理位置约为北纬4度与53度之间,东经73度与135度范围内,而鸡心岭处在北纬31度、东经109度上,恰好位于雄鸡版图的中心,意味着成了“自然国心”。这里不仅是湖北、重庆、陕西三省市的交界处和荆楚、巴蜀、秦文化的融合地,还是华中、西南、西北三大区的交汇点,更是长江、黄河两大经济文化带和我国南北区域、中西部大开发的分界线。
不巧的是,一出巫溪县城,正遇上通往陕西的省道整修,一路颠簸,车速只在30码以下,还时不时等候单车道放行,看来只能夜游鸡心岭了。
“到了!”在分不清方道的黑暗中,随着老特突然的一声叫喊,一座高大的仿古牌坊矗立在我们的正前方,借着越野车雪白耀眼的灯光,看见牌坊的上端从右至左横书“通衢雄关”四个隶书大字,牌坊的楹联写道:“山舞银蛇蜀道天堑变通途,岭驰铁骥秦塞旧貌换新颜”。
走下车去,还看见牌坊前方的右边公路旁,竖起一幅简易的中国地图,标出“鸡心”的位置。
“这就是‘鸡心岭’?”普通常见的那种公路牌坊,简易单调的地图标志,没有一点特别的地方,与我心中的庄严和神圣相差甚远。
老特见我很失望的样子,解释说:“还有个10多米高的三角界碑,三面朝向分别刻着湖北、重庆、陕西,每个朝向的地面上还用花岗石刻着三个脚印,不知拿谁的脚做的模子。”老特继续说,“国务院1996年立了个界桩,很权威的,看起有点古老,脚踏在上面就是‘一脚踏三省’。”这才有那么点意思了,我马上要老特带路,去亲自目睹才觉得满足。
“已是深夜了,在上面,荒山野岭的怎么去看?”老特朝旁边的黑暗中一指,边说边打开车门坐了上去,“外面冷,上车赶路吧,回来时让你看个够!”我想想也是,跟着上了车继续赶路。
几天后办完事返回,专门赶在白天过鸡心岭。谁知遇上了道路塌方,只有改道岚皋经城口返回了。老特觉得很歉意。这时,我到释然了:“留个念想在那儿吧!”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四川一位儿童文学作家朋友说:九寨沟像童话世界一样美,儿童文学作家,特别是写童话的不去真可惜!后来我是时兴旅行结婚时去的,果然,那位作家朋友描绘的九寨沟的美丽只有过之无不及的,回来显摆所拍的照片,生怕看的人不以为然,在旁边解释说,景子本身要比照片美得多。
其实我理解的旅游不外乎两种感觉:一是视觉,美不胜收,即“九寨沟”这类;二是心觉,用心去体验和感受,夜游“鸡心岭”便如此。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