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抓住历史性机遇,加大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富民兴黔步伐具有重大意义。 为推动全省实话西部大开发取得更大的实效,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不失时机地把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推向一个新阶段
1999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深入贯彻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全面推进西部大开发。四年多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按照省委、省省政府确定的奋斗目标、战略重点和政策措施,抢抓机关,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五年打好基础”的目标可以基本上实现。
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一横一纵四连线”高等级公路主骨架正在形成;实现了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以“西电东送”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势头强劲,2000年至2004年7月新增电力装机535万千瓦,一批大型坑口火电项目和乌江流域水电开发正在抓紧推进,为建设南方重要能源基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成交明显,森林覆盖率达到34.9%。以“两基”攻坚为重点的教育、科技事业发展明显加快。“普九”人口覆盖率从1999年的22.9%提高到2003年的65.1%,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扶贫开发图谋加大,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四年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23亿元,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3%,是我省发展比较快、成效比较好、老百姓得到实惠比较多的时期之一。这些成绩,进一步坚定了各族人民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实话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是符合实际的。我们在实践中初步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主要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这个根本主题,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富民兴黔步伐的战略性举措,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从贵州实际出发,把打好基础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紧紧抓住战略重点和关键环节,集中精力,狠抓落实,扎扎实实地做好对长远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实事;把扩大投资、提高效益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措施,努力做好前期工作,以重大项目争取国家支持,办成一些多年想办未能办成的大事;把改革开放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动力,大力推进观念、体制和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西部大开发与新阶段扶贫开发相结合,以人为本,造福于民。
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前进中还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基础设施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仍很薄弱,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遏制,工程性缺水问题仍较突出;结构性矛盾突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低,总体竞争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部分群众贫困程度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拉大;教育、科技、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设施不足,人才短缺;一些干部群众思想观念、一些领域的体制机制还不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大图谋推进西部大型发报形势。对于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通过不懈的努力加以解决。
中央明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绝不会动摇、支持力度不会减弱、发展步伐不会放慢,为我省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国家确定西部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矿产资源主要接替区,为我省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提供了新的机遇;我省基础条件和投资环境的明显改善,对利用国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把握大局,乘势而上,在继续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培育、发展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不断开创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新局面。
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我省加大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总体安排
从现在起到2010年,是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时期,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部署,更加坚定不移地贯彻发展是硬道理、更加坚定不移地贯彻发慌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加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按照“五年打好基础、十年重点突破、十五年初见成效”的步骤,坚持和完善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思路,切实加大新阶段扶贫开发力度,力争在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解决工程性缺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在建设南方重要能源基地和发展煤及煤化工、铝及铝加工、磷及磷化工等优势产业、巩固壮大烟酒等传统支柱产业上实现重点突破,在发展以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上迈出新步伐,把生态畜牧业和旅游业培育成后续支柱产业上取得明显进展,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完成“两基”攻坚任务,在经济和科技的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跨越式发展,把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加大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彻底摒弃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传统观念和习惯做法,进一步克服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思想,切实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格局,各项工作有新举措。
坚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把发展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抢抓历史性机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的步伐,努力保持全省经济增长高于全国平均速度。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立省之本,更加注重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注重社会事业发展,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努力实现加快发展和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资源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决破除一切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激活有利于创造社会财富的各种要素。
坚持实事求是,讲求实效。把加快发慌的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遵循客观规律,对正确的发展思路既要坚持又要完善;既要增强紧迫感,积极进取,又要量力而行,逐步推进;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的问题,又要着眼于长远发展,真正做到脚踏实地、扎实工作。
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依靠自身力量与积极争取国家和各方面支持结合起来,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广大干部群众谋发展的积极性,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努力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继续促进西部大开发与新阶段扶贫开发紧密结合,使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实惠。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首先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溶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和切实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按上述要求,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城乡水资源供给安全保障体系和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初步建成“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基本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体系;教育、科技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遏制,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