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力量抓好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

家乡区县: 贵州省荔波县

围绕实现“十年重点突破”的目标,集中力量抓好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
(一)继续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建成较为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解决工程性缺水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
交通建设要坚持以公路为重点。“十一五”期间,在全面贯通“一横一纵四连线”高等级公路主骨架的基础上,逐步开工建设列入国家高速公路规划的项目,部分重要路段建成通车,加快形成“二横二纵四连线”高等级公路体系。以经济路和旅游路为重点,基本形成连接高速公路、机场、铁路枢纽、主要工矿区和旅游目的地的二级公路网络。继续实施县乡公路改造工程,到2010年,80%左右的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90%以上的行政村能机动车,二级以上公路比重提高到15%左右,等外级公路比重降低到20%以下。启动隆黄铁路建设,推进沪昆铁路贵州段及我省南下铁路通道建设,做好东南铁路出海新通道前期工作,争取渝黔铁路复线建设的工作,加快构建“三纵三横”铁路网络。实施民用支线机场建设布局规划,初步形成以贵阳龙洞堡机场为中心、干线机场与支线机场相协调的民用航空网络。实施重点内河航道整治工程,加强配套航运设施建设,初步形成北入长江、南下珠江的水运出省通道。
创新体制,加大投入,确保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重点的水利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按照大中小微相结合、以中小水利设施为主,蓄、引、提、排、节水相结合、以蓄节水为主的路子,以新建黔中水利枢纽为龙头,以建设“滋黔”工程为骨干,以实施“三小”为主的雨水集蓄利用的“益民工程”为基础,不断提高资源调配能力。逐步完善水利配套设施,分期分批治理病险水库。继续实施“渴望工程”和农村饮水解困工程,争取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强以中心城市和县城为重点的城镇供水能力建设。2010年基本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和县城以上城镇缺水问题,建成农村人口人均半亩有效灌溉农田,努力保障粮食安全和城乡经济发展供水安全。
支持中心城市和重点城镇实施市政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城镇供水管网和电网改造,大幅度提高城镇供气普及率和垃圾污水处理率,努力使城镇道路、供电、通信、消防、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加快“数字贵州”建设,完善信息基础网络。建立电信普遍服务基金和邮政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支持普及农村电信和邮政服务。
(二)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形成以支柱产业为支撑、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特色经济体系。
“十一五”期间,集中力量发展壮大支柱产业,争取在能源、优势原材料、烟酒、电子信息等产业形成一批年收入100亿元左右的大企业集团;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小巨人”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些重要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进一步做大以能源、优势原材料为主的新兴支柱产业。抢抓“西电东送”机遇,拓宽电力发展路子,一手推动“黔电送粤”、开拓周边省区电力市场,一手发展省内电力相关产业,促进电力市场多元化。充分发挥我省能源优势,坚持水火并举,积极发展水电,大力发展火电,实现水电与火电合理配置。2010年全省电力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左右,向省外送电负荷达到1000万千瓦左右。加快煤炭资源勘探,建设一批安全、高效、抵排污的大中型骨干企矿井,尽快形成“大煤保大电”、煤电联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到2010年建成一批年产原煤1000万砘以上的大型矿区,全省年产量突破1.5亿吨。
发挥能源和矿产资源组合优势,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精深加工水平。信托六盘水市、毕节地区、黔西南州、遵义市等地优质煤炭资源,以煤炭液化、气化等深加工转化为主攻方向,发展煤、焦、化、电一体化大型企业集团,努力建设在西部具有一定影响的煤化工基地。加大地质勘探和资源整合力度,重点发慌氧化铝,配套发展电解铝,大力发展铝加工,基本形成以贵阳和遵义为主的铝电联营、上下游配套的大型铝工业基地。整合磷化工企业,大力发展精细磷化工,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磷化工基地。引导铁合金等高耗能产业逐步实现相对集中布局。
进一步做强以烟酒为主的传统支柱产业。坚持先做强、后做大,走集团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路子,以黄果树集团为龙头,加快推进卷烟工业资产重组和布局调整,择机与省外或国外优强烟草企业实现联合,力争2010年卷烟工业整体实力和效益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按照生态、质量、市场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建设优质烤烟种植区,加快由烤烟大省向烤烟强省转变,建成全国卷烟工业的“第一车间”和重要烟叶出口基地。以茅台酒集团为龙头,实施品牌战略,落实品牌保护措施,推行资产重组,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优质白酒比重。
积极培育以生态畜牧业和旅游业为重点的后续支柱产业。坚决走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生态畜牧业的路子,用好省级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大力发展种草养畜,引进优良品种,改善饲养方法,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争取国家支持实施岩溶地区现代草业和畜牧业行动计划。以完善基层服务网络为重点,到2010年基本形成具有较强服务功能、覆盖广大农村的畜禽良种繁育、疫病防治、饲草饲料生产、质量标准和畜产品市场体系。采取培育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壮大畜牧业养殖、营销和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培育专业户和专业村,建功立业好建强优质畜禽产品基地县,使畜牧产业化经营迈出实质性步伐。
实施旅游发展精品战略。争取在重点旅游区率先取得突破,通过滚动开发,形成新的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推行景区项目特许经营,实现主要旅游景区行政管理与企业经营分离。坚持规划先行、保护第一,积极引进各类投资者参与景区开发、建设和经营。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推进与周边省区市重点旅游区的合作,联合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和无障碍旅游区。进一步开拓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力争到2010年把我省建设成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地和西部旅游热点。
大力发展以民族制药、特色食品为代表的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推进中药现代化,支持药品、保健品研发和工艺技术创新,注重中药材资源有序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药和保健品。引导制药行业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培育一批有较强竞争力、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制药企业。依托骨干企业和品牌产品,以辣椒制品及调味品、精制茶及特色饮料、果蔬畜禽制品、方便休闲食品、保健食品及添加剂为重点,加快特色食品加工业发展。大力开发具有地方资源优势和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旅游商品体系。在有利于促进生态建设的基础上,推进林(竹)浆纸一体化建设,发展造纸和林竹产品加工业。
加快发展以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建立以风险投资为依托,以拥有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的人才团队为支撑,以良好的政策、法制和服务环境为保障的创新知识经济平台。力争“十一五”期间基本建成微硬盘、新型电子元器件等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以有色金属合金、复合材料、电子功能材料等为主的新材料基地,以民族药为主的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利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抢抓国家实施装备工业国产化的机遇,依托国防科技骨干企业,振兴装备制造业。
加快城镇化步伐,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协调发慌的区域经济格局。制定进一步推进城镇化的政策措施,依托骨干交通网,实施以经济流向为主导的城镇化发展方略,科学编制城镇规划,大力推进以贵阳为龙头的城市经济圈建设,搞好金阳新区建设,加快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切实抓好以县城为重点的100个小城镇建设,力争到201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33%以上。黔中地区要充分发挥人才、技术、资源、资金、交通等优势,增强对全省辐射带动能力;能源和矿产资源富集地区,要按照全省统一规划布局,在确保资源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前提下,加快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建设;各地要发挥比较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的优势产业。从改善基础条件入手,继续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坚持一手抓扶贫开发、一手抓经济强县建设,积极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编制和实施区域发展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区域发展方向,确定交通网络布局、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促进资源在空间上的有效配置。

1206603韦敏翠(2014-12-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