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中国的兴平经济(4)

家乡区县: 咸阳兴平市

。“兴平无女不纺织”。男耕女织形成了本县经济的特点。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外国玉米始传入本境,逐渐引进推广。乾隆以后普遍种植。成为农民主粮。清朝康熙到乾隆年间,本县桑镇人杨屾,提出“躬耕实践”,启导人民重视农业,他搜集整理了农业生产经验。编写出《豳风广义》、《知本提纲》、《蚕政摘要》等书。倡导兴桑养蚕,农作物间作套种,推广整地保墒,播种施肥等农业技术。道光年间,被陕西巡抚加以推广,对关中农业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乾隆二年(1737)陕西巡抚下令各州县凿井灌田,兴平上报凿井4590口 但是,自清雍正十三年(1735)鸦片开始由沿海传入本县,道光十二年(1830)开始种植罂粟。鸦片种植发展很快。到道光二十年(1840年)种植、吸食、贩卖鸦片已相当普遍,市面开设烟铺、烟馆,“吞食者处处皆然”。虽经同治光绪几次禁烟,皆无济于事。到光绪二十三年,推行“寓禁于征”的政策,规定种植罂粟纳税:水地每亩征银三钱,旱地每亩征银二钱,从此种植罂粟合法化,鸦片种植大量增加,兴平原下种植面积在40~50%左右。原上种植在20%左右。除自用外,行销于山东、河南及本省西安、韩城、合阳等地。年外销300万两。由于扩大种烟,挤了粮田(官府记载:“废嘉禾而种恶卉”),常常出现粮荒。破坏了农业经济。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不断侵略,不平等条约接二连三,由于赔款,强加在农民头上的苛损杂税很重,加上回民起义和灾荒,农民频于破产,同治三至五年,本县逃散、死亡5万多人,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阿正yjr(2014-12-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