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生活风俗

家乡区县: 湖北省枣阳市

过年 旧时称“过年”。农历腊月二十三为“小年”,家家扫扬尘,祭灶神。除夕为“大年”,在“大年”前,户户办年货,富户杀猪宰羊。除夕的这天下午,户户贴春联。除夕的晚上,家家挂红灯,点蜡烛、放鞭炮,敬祖祀神;全家欢聚一堂,共进晚餐,称“团年”,或称吃“团年饭”。“团年”时,农家都要给耕牛一碗饭吃,以示对耕牛辛勤劳动的敬意,故有“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吃碗饭”的农谚。除夕,全家彻夜向火谈笑娱乐,谓之“守岁”。正月初一,大人小孩换新衣、新帽、新鞋,小孩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拜年,大人给小孩“压岁钱”。早餐,家家吃饺子,锅内放青菜,象征人口清吉,饺子形似元宝,也象征招财进宝,发财致富。早餐后,近支本门、左邻右舍互相拜年,道“恭喜”,贺“发财”。初二起,亲友互相拜年,一般先舅父母,后岳父母,再是其他亲友。建国后,移风易俗,敬神祀鬼的迷信活动多被取消,跪拜之礼也被废除,互相握手问好,机关团体举行“团拜”,城乡开展拥军优属活动,显示了新时代的新风尚。 元宵节 也称灯节或上元节,为农历正月十五日。合家欢饮元宵酒,吃以糯米制成的“元宵”。晚上张灯结彩,看花灯,放焰火,还举办龙灯、彩船、高跷、狮子舞等文艺活动。

清明节 户户祭扫亡故亲人坟墓,俗称“上坟”。在坟上培土、烧纸、放鞭炮、插柳枝,挂“坟飘”等。建国后,仍沿袭此俗。学校、共青团还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已成为新的习俗。

端午节 也称端阳节,为农历五月初五日,届时家家门窗楣上插艾,意在祛邪避灾。也取以艾为爱的谐音,寓意人们要有爱心。这天习惯有吃粽子、鸡蛋、凉粉、大蒜头,饮雄黄酒。还多把雄黄酒涂于小孩耳、鼻上,和以彩色绸布制成装有香料的菱角,辣椒、布袋等,让小孩佩带,以示除病消毒。

中元节 为农历七月十五日,旧时俗称鬼节,晚上在“十”字路上画灰圈,焚香、烧纸、放鞭炮,祭祀亡故亲人。此俗至今尚未全废。也有地方在农历十月初一祭鬼神之习俗。

中秋节 为农历八月十五日,除春节外,正月十五,五月端午和八月十五是三大节日。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一年中,八月十五这天月最明亮,是人们赏月最佳时候。户户以月饼,柿子为节日食品,并以此馈送亲友。旧时月出,设台区供饼,焚香赏月,人人话谈古今,小孩嬉戏玩耍。旧时枣阳还有“摸秋”习俗,即当晚在菜地里摸一南瓜,画上口、鼻、眼、耳、送与不育妇女,意在吃瓜生子。建国后,敬月、摸瓜已取消。

memories(2014-04-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