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花鼓戏,又称西乡花鼓戏,流行在平湖、松江一带的民间地方戏。形成于清乾隆年间。其素以曲调优美、乡音浓郁、婉转动听著称。至今已有二百年左右的历史。
平湖花鼓戏在农村中演唱时都搭高台。高台是临时借用农家的稻床搭成,上面铺上从农家借来的大门。台中央挂一张竹簟或芦帘当天幕。这就是舞台。在集镇上演唱时,都进茶馆场子。演出一个场子称一排,为期十天。演员的服装都是平日随身衣裳。
平湖花鼓戏剧目丰富,分对子戏和同场戏。对于戏大都取材于恋爱、婚姻方面,也有少数反映世俗生活,如《双榻花》、《绣荷包》、《卖馄饨》等五十多个。同场戏是由两个以上演员同台演出,剧目大多描写地方轶事、社会趣闻,如《酒壶记》、《朱砂病》、《庵堂相会》、《陆雅臣》等三十多个。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