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朔到公元6世纪。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
定西剪纸传承久远,历史悠久。1959年,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5件北朝时期的团花剪纸,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剪纸成品,是麹氏高昌王时期随葬的民间宗教用品,分别是对鹿、对猴、莲纹、莲蝶纹、莲轮纹团花剪纸。据此,四川大学江玉祥教授推断“剪纸的发源地可能在中国西北地区”。据兰州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张淑萍在《文化符号学视野中的陇中民俗剪纸》一文中称“陇中是中国剪纸的发祥地”,而陇中是个文化概念,主要以定西市为中心,由此可以断定,中国剪纸的发祥地是定西。
定西剪纸内容丰富多彩,造型生动逼真,风格独特,在传承前人剪纸纹样的基础上,运用大胆夸张的艺术想象,信手拈来,心手相通,摹物、拟人、叙事,以高超的技艺,随手剪出花卉、人物、神怪等一幅幅栩栩如生、生动传神的作品。定西剪纸作品最具经典和特色的主要有窗花、春叶、遮面、板帘子四大形式和花卉草木类、飞禽走兽类、民俗事象类、文学戏曲人物类、现当代生活题材五大类别。
定西剪纸是研究定西乃至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提供了难得的依据,具有重要的民俗学价值。它主要是以传统喜庆如意的民俗风情体现和表述,用剪纸营造出红火景象,兆示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美好愿望。
随着定西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传统土建房屋改建为楼房、传统木格窗户改为玻璃窗户、灶台等居家环境的变化,使春叶、遮面、窗花和板帘子等剪纸失去了“用武”之地。更为严重的是,昔日剪纸艺人如今大多年事已高,个别已谢世,致使定西剪纸图谱、剪纸技艺的失传,剪纸面临青黄不接、后继乏人、濒临失传的危险。因此抢救这一宝贵遗产刻不容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