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概述
2012年贺兰县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亿元,比上年净增加13.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4%。其中:一产实现增加值13.14亿元,增长5.5%;二产实现增加值49.3亿元,增长19.7%,二产中工业增加值34.26亿元,增长18.3%,建筑业增加值15.04亿元,增长23.3%;三产实现增加值27.57亿元,增长8.4%。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15.4:54.4:30.2调整为14.6:54.8:30.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2%、77.7%和16.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27亿元,同比增长20.8%;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107.29亿元,同比增长3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9亿元,同比增长2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70.15元,同比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8201.63元,同比增长14.5%[1]。
2013年以来,贺兰县抢抓自治区“两区”建设和银川市“2258”工作思路等重大机遇,紧紧围绕县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三个率先、五个翻番、九大民生工程”和争做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排头兵,全面建设幸福贺兰的奋斗目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84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同比回落5.3个百分点。其中,一产实现增加值2.42亿元,同比增长4.2%,拉动GDP增长0.3个百分点;二产实现增加值18.04亿元,同比增长15.7%,拉动GDP增长9.8个百分点;三产实现增加值11.39亿元,同比增长2.6%,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2.9%、89.8%和7.3%[1]。
农业生产
贺兰县自然条件优越,境内有唐来渠、惠农渠等五大干渠穿流而过,引黄河水自流灌溉,土质肥沃,作物丰盛,旱涝保收,可谓“渔米之乡”。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所产“珍珠米”,蛋白质含量高,色泽光亮,口味醇美,响誉全国。经济作物盛产甜菜、瓜菜、红黑瓜籽、芦笋、枸杞、蓖麻、色素菊、中药材等,种植面广、品质好、附加值高,具有良好的加工前景。有经果林3万多亩,年产苹果、葡萄、桃、李等鲜果9300吨。畜牧业发达,集约经营程度高,已形成生猪、肉牛、奶牛、家禽、栈羊五大畜产品基地,特种畜禽养殖也有所发展[8]。
工业生产
贺兰县发展工业资源丰富,
全国文明县城
全国文明县城
境内有丰富的煤炭、石灰岩、石英砂、辉绿岩等非金属矿产资源。毗邻全国著名煤炭生产基地石嘴山市和灵武市及陕甘宁特大天然气田。贺兰县现有化工、机械、煤炭、冶炼、建材、造纸、轻工、印刷等各类工业企业70家,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家、集体企业55家、私营企业66家。主要工业产品有化肥(合成氨4万吨/年、碳铵16万吨/年、磷肥3万吨/年)、机制纸(3万吨/年)、无烟煤(10万吨/年)、水泥(8.8万吨/年)、硅铁(3万吨/年)、精铝制品(300吨/年),轴承(200万套/年)、钢锹(100万张/年)等30多个产品,其中面巾纸、硅铁、轴承、太西煤出口海外[6]。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