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藏在深山的古村

家乡区县: 咸宁市咸安区

古村有一个很奇怪的名字叫山里饶。说白了,是一座姓饶的村庄。若不是仔细打听,一定误听成山里绕或者山里坳,因到该村庄要绕很远的山路(高桥镇-洪港-夏林-白岩泉村)。
山里饶位于咸宁市咸安区高桥镇境内。作为咸安区最偏僻的村庄,距周边任何一个乡镇都很远,曾先后划归石桥、大幕、高桥等乡镇管辖,以致于当地人都不知晓山里饶的归属,因与白泉村(属高桥镇)同处一地(分别居住在白云山山上山下,山里饶原属大幕乡。),2005年合并称白岩泉村。因村中白岩泉(因泉从岩石上飞流而下有如白练而得名)命名。白岩泉为咸安四大名泉之一(鸣水泉、温泉、三十六人泉)。
山里饶自然村距高桥镇10千米。海拔高程210米,四周群山环抱,一条崎岖弯曲的盘山公路通向山外。据考证,村庄饶姓人在唐宋时期就迁入这里。因盛产造纸用竹子,古时这里的造纸作坊林立。
山里饶村占地近20余亩,有保存完好的古民居40余栋,建筑面积近8000平方米。主要建筑为庭院式,大多一进两重。各院设有采光通风的精工石砌天井。外墙青砖,单檐硬山灰瓦顶,马头墙。内为木质结构,木头抬梁制成,大梁上有各种云纹雕刻和彩绘图案,门窗饰以各种花纹图案雕饰。户与户之间还建有封火墙,栋与栋之间铺有大青石板路,临天井的客堂大都宽敞明亮,古色古香。村落中间建有一口圆形大水塘,水塘四周用大青石块砌成。一条小溪自北向南穿村而过。溪水清澈,长年不断。沿小溪旁有一条用大青石块铺成的南北通向道路,宽2米,长近400米,形成古街市场雏形。小溪北面山坡上有二处纸作坊遗留,碾轮、柜架保存无损,有碾轮八个,作坊池二个。可以相见当时造纸业的繁盛。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距山里饶村500米有一白云洞(又叫观音洞)景点,新建有古观音寺和白云寺。白云山总面积5万余亩,最高峰海拔695米,东北面与阳新毗邻,东南面与通山接壤。峰峦叠嶂、怪石嶙峋、溶洞贯通,山上茂林修竹、茶绿园青,长年云雾缭绕,空气清新,四季气候适宜,尤以寺庙香火旺盛而闻名。山中泉水众多,尤以白岩泉著名,该泉清澈甘甜,流量大,尚未开发。是休闲旅游避暑胜地。
白云山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建有白云山林场(属大幕乡)。其间有楠竹林1万余亩,杉树林5000余亩,高山茶园1000余亩和果木林500余亩。有国级一级珍稀植物就有红豆杉、千层塔、银杏等。白云山山峰林立,以风向尖为主峰,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小”,令人心旷神怡。此外,白云山是咸宁最具宗教色彩的风水宝地,寺庙宗祠较多,自古至今求神拜佛的人流不断。就历史记载和现存的有观音寺、白云寺、双龙寺、云际寺等,其中观音寺修建于明末清初,有墓碑记载,该寺一和尚于康熙四年在此出家,乾隆二年圆寂。今有释法源和尚慕名前来,在观音洞内重建古观音寺。观音洞为地下溶洞,洞中套洞,已开发了5个洞,洞里摆放着菩萨像。洞外是观音庙。观音庙不很大,主要由门楼、乐师楼和生活设施楼组成。观音庙贴着观音洞修建,观音庙香火繁盛。规划兴万亩生态观光园,整合观音洞、观音寺、白云寺,打造佛教圣地以及建避暑山庄、度假村和停车场等配套设施。
附:咸宁古道
该古道位于咸安区马桥镇垅口村11组石板畈(刘家),总体呈东西走向,现存全长约一公里,路面用规则、表面光滑的青石板铺设而成,宽1米,路旁北面1米处有一正方形路碑刻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青石质,高1米,宽0.43米。碑文四周以楷书记载修建石板畈路始末及捐修者姓名。据说古时这条古道是高桥到桂花经商的必经之路。
湖北民俗文化村
位于咸安区桂花镇石城村大屋雷。大屋雷是一个文化底蕴丰富的自然村湾,该村人才辈出,曾出过历史上有名的雷以諴等名人;“易学”民俗文化内涵丰富,祭月习俗尤为隆重。该村200年以上的古老居大多保存完好。2010年5月被湖北省民协授予“湖北民俗文化村”。雷以諴,名昭益,又名雷鸣、春霆,字雷之,因排行第七,人称雷七爹。清道光三年进士,历任刑部侍郎、太常侍读学士。现有旧居(有“雨香书屋”门匾)和陵墓。

、陌分(2014-04-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