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铜奔马

家乡区县: 武威市凉州区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着地。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小燕子背上,小燕子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 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艺术家巧妙地用闪电般的刹那将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不仅重在传神,而且造型写实。按古代相马经中所述的良马的标准尺度来衡量铜奔马,几乎无一处不合尺度,故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品,而且是相马的法式。

铜奔马,一件中国精美绝伦的稀世珍宝,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甘肃武威横空出世,便吸引了世人爱慕不已的目光,并理所当然成了后来中国旅游业的标志。它是中国众多珍贵文物的代表,古老文明的象征。然而,这件国宝的出土故事却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1969年,甘肃武威新鲜公社的社员在位于城北两公里处的雷台祖庙南面开挖战备地道。9月10日下午,就在地道挖出10多米远的时候,在地道的侧壁,他们发现有段青砖砌成的墙壁慢慢显露出来。社员王明回忆了当时的情景:我拿镐头轻轻一敲,里面是空的,大家围到跟前一看,发现砖头是灰色的,是不是挖到“雷坛”里头了呢?队长王洪尚举起镐头奔着砖墙砸过去,几镐下去,轰隆一声,砖墙上出现了一个黑洞,一股刺鼻的怪味直扑过来。那是一间用青砖砌成的墓室。借着手电筒的光亮,大伙儿发现里面遍地是排列整齐的铜人、铜车、铜马等,旁边还有座棺床,里面呈放着两具尸骨骨架,在尸骨脚下堆放着几件陶罐。在昏暗的光照下有人把这些铜车马当成了“金人”、“金马”。王洪尚怕把事闹大,随即带社员离开,并用砖块将洞口封住,还郑重告诫大家,这事不能让其他人知道。

事发第二天,雷台下面挖出了“金人”、“金马”的消息很快在生产队传开了。傍晚时分,王洪尚急忙叫人将原来封好的洞口又重新打开,把里面所有值钱的东西包括铜人、铜马、铜车等全部装进了麻袋,悄悄用架子车转移到大队库房里藏了起来,想等事情平息下来再做打算。

为掩人耳目,9月15日早晨,王洪尚又调动大批农民赶到雷台脚下,在离原来发现洞口的地方大约20米处的台基下,重新开挖地道。就在地道挖到30米的地方,所挖的地道正好与这座古墓的甬道形成了直角沟通。大伙急忙找来了手电筒,在墓道的尽头发现了墓室。那里堆放着厚厚的铜钱,还有一些铜壶、铁器、陶罐等散置在墓室的四周。

半个月后,发现古墓的消息在武威新鲜公社无人不晓。公社书记立即命令封存墓葬洞口,还派专人监控现场。武威县委马上派武威市博物馆研究员党寿山和张有专门负责调查,追缴失散文物。

□这座墓葬在历史上曾经多次被盗,或许在盗墓者眼里最值钱的东西莫过于金银珠宝,而对无价的青铜国宝竟毫无认知,使得盗墓者洗劫下的铜车马仪仗俑队得以完好无损保留至今,并最终成为人类的共同遗产。

云之铃(2014-04-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