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有很多名菜,可是有很多都已经吃不到了了,今天给大家介绍下三个菜:炖菜核,美人肝,春酥。
代表菜:炖菜核 原料稀缺
“炖菜核”是南京地区的历史名菜。南京著名的万竹园内种有一种青菜,叫“矮脚黄”,因为其棵矮叶肥、梗白心黄而得名,当时官府及菜馆厨师用“矮脚黄”做出了许多美味佳肴,其中最著名的是“炖菜核”。厨师取7厘米长的菜心,用鸡汁慢炖,加入蘑菇等鲜料,使得菜心酥烂,入口即化,清香鲜咸。
但如今南京人已经尝不到正宗的炖菜核了,而原因则是因为现在没有正宗的“矮脚黄”了。专家说,“万竹园早已不在,现在的青菜都是大棚里种出来的,施农家肥的很少了,再有钱也尝不到过去小菜心的那味道了!”
代表菜:美人肝 口味变化
“美人肝”创制于20世纪20年代的南京马祥兴菜馆。传说有一日,厨师做酒席时发现少了一道菜,想再配已来不及了。情急之下,他看到泡在水中粉红娇嫩的鸭胰白,便将它配鸡脯肉用鸭油爆炒,结果大受食客赞扬。当问及其菜名时,侍者见色泽乳白、光泽鲜嫩,随口说出“美人肝”,从此这个菜的名声就不胫而走。
曾经赫赫有名的“美人肝”现在依然在一些菜单上可以瞧见,但却很少有人愿意尝试,一位食客说出了大家的心声:“说是美人肝,其实就是鸭胰白,这东西从健康饮食观念和饮食口味上可能都不太能被现代人接受,自然吃的人就少了。”
代表菜:春酥 工艺繁琐
上了年纪的南京人可能知道,旧时,在初春季节开业的商行老板要宴请宾客时,第一道菜必定要上“春酥”,以示招财进宝,生意兴隆。春酥是南京民间传统菜,原料很多是选用初春时的绿叶菜,且又堆成宝塔形状,因此,使人感受到一股春天的气息和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是说到做工,就足够让人头晕了!首先,春酥的原料要备齐8荤8素16种原料,做起来就更繁琐了,或烧或炖或煎或炸……最后取16寸大圆盘一只,先装马兰头放盘中心垫底;将菊花叶放在马兰头旁边;枸杞头放在对面;卤蛋切成片,排放在马兰头旁边;春笋放在卤蛋对面;卤腰切成片,放菊花叶旁边;鸭肫切成片,排放在枸杞头旁边……最后虾球、藕酥依次堆在上层,火腿夹围在上面,再将核桃仁顶在上面(帽顶),荸荠花围在底层一周。如此费功夫,难怪没厨师愿意做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