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标准音采集地承德

家乡区县: 承德市滦平县

普通话标准音采集地

1953年,国家有关工作人员曾先后两次来到滦平县金沟屯镇金沟屯村进行普通话标准音采集。在最终制定的结果中,金沟屯当时采集所发出的音与普通话最为接近。

滦平的普通话纯正,是有很多原因的。这里的居民基本上都是在清朝时候,驻守驿站、行宫的人员留下的后裔,说的都是官话。除此以外,在改革开放以前,金沟屯人比较保守,加上交通也不方便,很少有人出门:“原来我们村出一趟门特别不方便,周围都是大山,去趟承德还要走水路,从滦河上乘筏子出去。另外,我们村里和外面人结婚的也比较少,偶尔有人娶回一个外地媳妇来,口音也得被我们慢慢同化了。”

本地文史专家、滦平县政协副主席王国平对记者介绍:明成祖的时候,因为战争原因,长城外的滦平县各个村落的人被全部迁到了现保定、蔚县、北京房山一带。滦平一带一度成为“瓯托地”(蒙语,无人区)。清朝入关以后,多尔衮开始实行圈地令,康熙八年废止圈地令,那些迁走的人从京畿等地再迁到古北口外,在滦平建了二十四庄,包括五条御道、八大行宫、二十四黄庄等清朝的组织机构都设在这里,滦平县60%都是满族人。石俊勇68岁,是60年前的普通话采集对象。记者来到老人家里的时候,他正准备去地里削葫芦。说起当年的情形,老人放下镰刀盘着腿回忆起来。1953年,石俊勇才8岁,正在金沟屯小学读1年级。在课间的时候,他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两个陌生人让他读几篇课文。“我还记得呢,当时让我读了三篇文章,一篇《上学了》,一篇《放学了》,好像还有一篇是《大力听爸爸讲故事》,我读完之后,大家都夸我读得不错。”老人笑着说,当时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不过村里外地人来得比较少,所以印象很深刻,直到后来才知道这是上面来人采集普通话了。当时,金沟屯村有三个人参加了普通话采集,除了石俊勇以外,还有白凤然、郝润德两位老人。面对记者,石俊勇老人又拿了张报纸挑出了一篇文章朗读了一遍,发音字正腔圆,真如播音员一般!

我们都是承德人,我们爱家乡,爱我们的普通话,

个人主页:http://abc.wm23.com/jinbaozhu

梧桐子家乡主页:http://www.wutongzi.com/kan/hebei/luanping.html

 

(2014-04-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