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通渭剪纸

家乡区县: 甘肃省通渭县

       通渭是农耕文化地区,当地人大都以耕读传家,至今很多人家的门匾上仍有“耕读弟”3个大字,这里民风淳厚、高古;每到年节时分,家家户户先打扫卫生,然后在门框、窗格、窗扇贴上春联、遮面、门神,在棋窗贴上五彩缤纷的窗花,在房屋的檐头上贴大小相间的春叶,在主房两侧挂上圆灯或方灯,转眼间往日的单调、寂静,顿时焕然一新,在爆竹的共鸣声中,呈现出“春缨换尽千家旧,彩灯照映万家新”的景观,春意盎然,气氛舒心至致,烘托出热闹非凡的“千门共贴宜春图,万户共庆新佳节”的喜庆气氛.       
     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能长出如此瑰丽的艺术之花,与当地一个古老而美丽动人的传说有关。东汉时期,这里生活着一对恩爱诗人夫妻秦嘉、徐淑。后来,秦嘉任黄门朗后被朝廷派往津乡亭领差,思念丈夫的徐淑写下一篇篇动情的诗作后,用纸剪出一只只纸鹤,然而,当纸鹤衔着诗笺飞到津乡亭时,秦嘉已客死他乡。噩耗传来,她与家人亲往搬柩归葬,悲痛欲绝的徐淑剪下万朵白花撒向山野,千山万壑便披起哀悼的素装。从此,通渭的女儿家便用雕花剪纸来纪念这对恩爱夫妻,也借以寄托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千百年来,通渭民间剪纸艺术也和其他地方一样广泛流传,在岁月的长河中,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群众的普遍喜受,像不竭的清泉,滋养着这朵民间艺术之花,更促进了它的不断升华.
    据通渭县文化馆负责人介绍,通渭剪纸流行时间已经非常久远了。它与当地的很多年俗交织在一起,成为当地人过年时最为传统的一种习俗了。通渭剪纸是一种与民俗水乳交融的传统手工艺。每到岁末年初,流行剪纸的马营、平襄、华岭、北城等乡镇的农村妇女,大都拥衾围炉,要做窗花、春叶、遮面、板沿纸等熏制剪刻活儿。有人这样说:通渭剪纸构图简洁明快,线条流畅干练,风格淳朴浑厚,是陇中民间艺术中的一枝奇葩。
 
守望者(2014-04-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