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历史名人——黎民铎

家乡区县: 广东省湛江市

黎民铎,字觉于,是明朝末年廉江有名的文人之一。其少有大志,潜心力学,年三十二岁时,便中式崇祯癸酉科举人,甲戌副榜。时当明末朝政腐败,官场黑暗,他虽然中举上副,却不愿混浊官场,断绝与官僚显达交往, 不追求富贵荣华,而离城还乡,居于廉江汶塘村,粗茶淡饭,设社论文,建塾授徒,著书立说, 咏诗怍词。黎民铎一生著作甚丰,不少已遗失,传世者有《易经信》、《怀古篇》、《尚论录》、《汶塘集》等,其中《汶塘集》是生活于汶塘村时所怍。其作品流传甚广,影响深远,为后人所传诵,并给予很高的评价。

黎民铎现存的著作多为诗词,大多写景咏物,寄情言志,抒发自己酷爱山水、热爱大自然,而淡泊富贵、憎恶官场腐败的思想感情。譬如《汶塘集》中的《汶塘村居》,便反映了他的这种情怀:

山中乐处不须寻,满眼风光任醉吟;一泓汶水涵秋月,静照古人一片心。

静里方知尧舜深,徒嗟半世落浮沉;庭前黄叶秋空下.得失从前付醉吟!

黎民泽还有不少诗词,反映了他忧国忧民、崇敬爱国志士的心胸。他客居开封府时,在一个风雨晦暝的秋夜,诵读岳武穆的《满江红》,读罢,即联想到国家的安危,以及戍守边疆、抗击外侮的勇士,于是不禁心潮涌动,思绪万干,随即挥笔写下七绝《塞上曲》,寄托自己的情怀:

秋声先至白狼山,铁骨征人战峭寒;不读乃文生怯梦,恁教侠气冠三韩。

黎民铎作词写诗是出于有感而发,而不是为了写诗而写诗。他在《汶塘集》的《自撰诗余小引》中言及他写诗是“随物曲折而吐其绪”。现存于《汶塘集》中的36首诗和13首词,便是他居于汶塘村时,或是信步于月下、林间、泉边、溪旁,欣赏风物美景,领略自然风光,触景生情,有感而作;或是静思、联想,不禁伤感而作。譬如,他的一首词《点绛唇·冬夜》:“乍见天根,迷濛月色衔光溜。愿人消受,霜净鸟啼后。络角生芒,树树战风走。央杯酒,岁寒相守,冰骨梅心瘦!”描绘了冬夜苍凉之景,抒发了他寒夜独酌的悲凉心情。读来,委实令人无限凄怆。

黎民铎写诗填词,极其注意汲取历代诗词百家之长。曾有名家称他的诗词能与“渊明田居诸咏”、“子美(杜甫)秋兴诸章”相比似。确实如此,黎民铎写的田园诗与陶渊明的田园诗一样,表现了他悠然自得的生活和心境,热情赞美平凡的劳动生活,以及对官场的厌恶;黎民铎描写秋景的诗词与杜甫的《秋兴八首》那样,描写了萧条的秋色,清凄的秋声,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壮苍凉,意境深闳。“金界三干横乃,月下梧桐风冷,楼上望银潢,寒滴疏斜星影。人静,人静,一点流光相镜”(《秋景》)。在黎民铎的笔下,那秋夜是何等的清凄!读黎民泽的诗词,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情感不禁涌动于胸。他的诗词之所以能代代广传,原因也许就在于此吧。

拉拉(2014-04-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