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道理吗?

家乡区县: 广州市从化区

其实我想问如果有起跑线,那么终点在哪里?是什么?如果不知道。那这起跑线又有什么意义呢?看到上边争的很激烈,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出发点都不一样,然后就开始在哪balabalabala地论战。这就好比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优越性的论战,大家互相争论半天,最后发现大家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的定义都没达成统一,这种讨论有什么意义?

说白了,这种观点无非就是从功利的角度去谈的,如果你不是功利主义者,那么你根本不是这个赛道上的,别在这瞎参合。如果你看破了红尘,那么这个问题当然是不用思考地。但是这种人我也要说几句。回答中有人说说幸福感没有起跑线,我同意,但幸福感有标准,如果你的标准是还算富足的生活,那么你是功利的,如果你丝毫不在乎物质生活,有口饭吃就行,那么你才能说自己不是功利的。但说回来,作为芸芸众生,有几个人能抛弃功名呢?谁不想自己的孩子以后功成名就有一番事业?如果你不在此列,请回避,我们不是一个跑到上的。

这样问题就有了归宿,我们之所以害怕输在起跑线上,是害怕孩子输掉终点的功名利禄,以及未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所以,问题至此就变得明晰了,我们要讨论的就是,一个孩子是不是输在了起跑线上最后真的就跟功名变得没有关系?

对于不假思索就反对“别输在起跑线”这一观点且没有说出任何有力理由的答案,我觉得其智商跟那些脑残粉没什么区别。其实看看就明白,清华北大复旦南开是不是比一般的大学出的人才更多?答案肯定是是的。而这些名牌大学的学生是不是从小就要比那些一般大学的学生更努力?大部分肯定也是是的。这就说明了,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在终点赢的概率肯定是更大的。你会列举出很个别的例子,比如某些土豪,小学没毕业,一样手下有很多大学生给他打工。但是,这只是少数,而且集中爆发在我们父亲那一带,现在互联网创业的,有几个是小学没毕业的?中南海里边,有几个是小学没毕业的?不要为了论证自己观点的合理性就以偏概全。

但是,即便是上大学,出生在贫穷山区的孩子跟出生在北京的孩子肯定明显不是一个起跑线上的。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起跑线在哪里?

但是,家庭出身本身是孩子无法选择的,我们当然不能认命,怎么办?通过教育这条途径。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起跑线,早教机构有起跑线,小学就是一个起跑线,中学大学工作以后,这都是起跑线,但问题是,这个世界永远是马太效应主宰的世界,你一开始被淘汰了,以后就永远没有机会参与竞争了。大部分父母不是郑渊洁,没有自己教育孩子的能力和精力,大部分孩子也不是韩寒,没有那本事自己闯出一片天。怎么办?只能是依附于一个体制,通过这个体制造就自己。对于这个体制来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是相当重要的。现在城市幼儿园的孩子学多少东西?英语,音乐,舞蹈,美术以及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才艺,再看看那些落后山区的孩子,一个个傻不拉几的,没法比,你说起跑线重要不重要?你以为那些家长吃饱了撑得没事干给孩子抱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啊???这不单纯就是集体无意识的趋之若鹜,而是真的没有办法,别人都在这么干了,你不这么做孩子真的会落后的。

王跃文在《有人骗你》中面对儿子繁重的学业说:“我们没有耐心等待孩子慢慢长大,我们不允许孩子自由成长,我们不给孩子失败的机会,我们不切实际地希望孩子总是最好的,我们用自己的梦想取代孩子的理想,我们甚至不让孩子有自己的向往。我们没想过孩子还是童年或少年,急切地把很多大而无当的成人智慧塞给孩子。我们忘记了自己也有过童真和玩劣,过早地要孩子为未来预支烦恼。我们把未来描述成地狱,告诫孩子练就十八般武艺应付劫难。......我真的想让自己的儿子像野草一样去成长,却又怕他真的成了野草,被别人踩在脚下。我真想问问儿子,你快乐吗?可是我不敢问,我不知道怎么做父亲。"

王跃文的困惑大概是所有家长的困惑。确实,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困惑与迷茫。例如:作为家长该不该让孩子上那么多的特长班与补习班,作为老师该不该为了应试搞题海战术等等。我记得一位家长的回答很经典:我顺着潮流走都会被绊倒,那你想象一下,我逆着潮流走会是什么样子?还有的家长表示:学校教的能真正派上场的知识不知有没有十分之一,而如今自己又逼着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其中自己内心也很迷惘啊!

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教育是个指挥棒,规则就摆在那里,作为一个平常人,你愿意不愿意遵从都得遵从。

但是,话说回来,虽然名牌大学出的人才比普通大学多的多,但是,并不是所有名牌大学的学生都会功成名就,也并不是所有普通大学的学生都事业无成。这里边就涉及到了究竟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一味去学习会不会成为那些名牌大学的失败者?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又是通过怎样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个问题太大了,简单说两句。

其实知识永远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没有知识,把你放到哪里你都很难改变命运。很多人奉行知识无用论,但真正没用的从来不是知识,而是某些具体的人。知识没用?别扯淡了,让你治理这个国家你治理的了吗?让你做个知乎网站出来你做的出来吗?让你做个心脏病手术你做的了吗?让你设计一个鸟巢你设计的出来吗?所以,别说知识无用,绝大多数说知识没用的人都是没什么知识的人。你以为自己读了几年书就学富五车了,差远了,狗熊掰棒子,大学毕业脑袋里能剩多少可以拿来用的知识?

除了知识,个人性格,处理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等等也非常重要。比如李想,比尔盖茨,扎克伯格,他们首先是有知识的人,然后是会思考的人,否则怎么会想到自己去创业,为什么别人就想不到?

一个人的成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永远不要设想成功会有公式,按部就班就可以抵达,这是懒人的观念。

所以,就像答案中有些人说到的,其实,拥有“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观念父母的孩子,本身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如果父母所说的起跑线只是代表考试的成绩,那我不觉得这种观念下教育出来的孩子会有什么大出息。一定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有,学习一定不要为了考试,请记住,考试只是检验学习效果的一个简单标准,但一切学习最终都要归于现实应用,很多大学生计算机二级都过了,但却连一个像样的PPT都做不出来,实在可悲,很多大学生大学考了一大堆证书,毕业以后却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工作,更可悲。中国的学生学习英语十余年,却连最基本的英语交流都不会,应试教育不折不扣的失败。应试教育被诟病很多,这种教育体制最大额弊端在于学生养成了极大额惰性,多年依附于一个体制,一切学习为了考试,没有一点点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

忘了是谁说过,把你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剩下来的就是教育的本质。我觉得,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一种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你把你的文凭扔掉,依然可以凭自己的真本事闯出一片天,这时候你在学校学到的那些东西才是有价值的。如果你把文凭扔掉后完全失去自信,不知道怎么面对这个世界,那你就是应试教育不折不扣的废物。

起跑线重不重要?必须重要,但教育远远不是一个简单的起跑线问题,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孩子慢慢获得掌控自己人生的能力。起跑线是教育体制的产物,但任何一个教育体制,哪怕再牛逼,都不可能把所有人塑造成才。所以,不要反感这个体制,但更不能迷信这个体制,如果我们不能摆脱这个体制的时候,为什么不能把它为我所用呢?

吴文鑫的小号(2014-04-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