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市福山天后宫始建于清代雍正九年,与陆丰市建县的历史一样久远。雍正年间,清廷从海丰县析出陆丰独立建县。相传县衙要设在陆城一林姓大户的祖宅间。这户人家是一大盐商,不得不举家迁出,搬到自己的盐仓,并把它改建成新的居住地,这就是现在的城东镇霞湖村。林家搬迁时,将原来祠堂内的妈祖香火牌位引灵带去,并在霞湖寨另建宫庙奉祀妈祖,这就是现在的福山天后宫。
宫庙在“文革”期间遭受破坏,80年代末,在当地政府和村干部的支持下,社会各界人士自愿集资重建。新建的宫庙有两个侧门,进门为宽阔的花园式场地,左右两侧为文化走廊。正面建有两层硫璃瓦大殿,殿前为拜亭。正殿奉祀从湄洲祖庙引灵而来的妈祖神像。大殿上层为展览、会议室。大殿左侧建有二层楼房,为理事会办公厅和食堂。整修后天后宫、配套建筑总占地面积为8000多平方米,显得十分宽敞和宏伟。
陆丰市城东镇福山天后宫是陆丰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福山妈祖石雕像位于天后宫的福山上面,整个雕像高达24.99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妈祖石雕像,雕像由366块雕刻的石头堆垒而成,重达2000多吨。
通过规划后的福山天后宫,面积有68.93万平方米,将建成一个以妈祖文化为中心的主题公园,也将成为陆丰一处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风景区。
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经国家民政部批准,于去年10月在妈祖出生地——福建湄洲成立,标志着妈祖信仰已被确认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陆丰福山天后宫是其首届理事单位。
近来不少台湾天后宫的简介资料都说“本宫神像系从湄洲直接分灵”。其中尤以台南大天后宫,是众所公认的台湾岛上最早的官建妈祖庙,史料确凿记载它是由明宁靖王府改建而成,其第一尊妈祖神像无疑是从湄洲直接分灵的。清雍正皇帝还御书“神昭海表”匾额,令福建水师提督重制三个,分挂于湄洲祖庙、厦门行宫和台南大天后宫,这充分说明大天后宫与湄洲祖庙的特殊关系。
台湾早期妈祖从湄洲祖庙直接分灵,不仅有史料记载可证,而且还留存有珍贵的实物证据,如台南市北区有一尊古老的妈祖像,背面刻有“崇祯庚辰年湄洲镌造”9个字,这说明该神像雕造时间比郑成功收复台湾还早21年。总之,台湾大多数妈祖神像是从湄洲祖庙割火分灵去的。
妈祖庙在历史上有多种名称,这是由于历代帝王褒封的缘故,大体说来,自南宋初至绍熙元年(1190年)以前称顺济林夫人庙;绍熙元年至南宋末一般称顺济圣妃庙;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至清初(17世纪末)称天妃宫(庙),其间元天历二年(1329年)曾赐额“灵慈”,故亦曾一度改称灵慈宫(庙);而从清康熙统一台湾以后,各地天妃宫又逐渐改称天后宫,一直沿用到现在。
经过一千年的分灵传播,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在为一尊跨越国界的国际性神祗。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超过5000座妈祖庙,祖国大陆按清末的地方志资料统计约1200座,台湾省据1987年报刊公布的统计资料说超过800座;港澳地区57座;外国有135座,分布在日本、韩国、泰国、越南、柬埔寨、缅甸、文莱、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印度、菲律宾、美国、法国、丹麦、巴西、阿根延等17个国家。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wongjunka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1347153132/home?topnav=1&wvr=6
梧桐子家乡个人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62526034.html
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www.wm23.cn/jjwong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