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云山位于陆丰市河西镇西北,与南面的狮山、北面的象山形成半环抱山麓,东面一片平原,面积千顷。平地远观,狮山和象山犹如雄狮、巨象把住清云山口。山上层峰叠嶂,高山流水,寺庙显现其中,钟鼓声悠扬,弥漫着肃穆、神秘、秀美的荡人心魄的氛围。山上有规模宏大的佛教寺庙定光寺,还有紫金莲池、火山岩群、鲶公洞、石龟、天蛙等景点。定光寺(俗称“罗堂庵”)座落在清云山的半山腰,占地面积8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错落有序,拾级而上,层层施建,迴廊相连,殿堂布局巧妙,石、木、瓦、砖传统的建筑材料把寺庙的古建筑风格装点得巧夺天工。该寺始建于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距今已有370多年的历史,是东江地区闻名的佛教古刹。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秋,高僧释宽宏重修清云寺。第一次大革命失败时期,国民党反动势力疑该寺窝藏共产党人而遭纵火烧毁。1945年主持僧释宏慧集资重建该寺,“文革”期间全部僧人被遣散。改革开放后,佛教黄蘖流派第三十五代僧人释宏慧重返该寺,主持开展佛事活动,并正式定名“定光寺”。1985年经政府批准开放为宗教活动场所,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工程。
定光寺建筑群由山门、天王殿、观音阁、大雄宝殿、佛学院教学楼、尼僧房、迴廊等组成。殿堂内的佛、菩萨、十八罗汉等神像均为整块大石精雕细琢而成,其工艺精湛,形象逼真,独具一格,具有“岭南一枝独秀”之称。
山门:也称石牌坊,以庙宇错落方位而设计,四柱三门,石材为花岗岩石,匾额书“人间净土”四个大字。驻足山门仰视寺院全景,雄伟恢宏,古建筑群与自然生态和谐组合。
放生池:清云山有多处泉水自山上流入山下渠道,利用山泉水储集而建的一处池塘。池水清澈见底,一石拱桥横跨池上,善男信女把龟、甲鱼、其他鱼类放进池中,以表善举。
天王殿:落成于1988年,石木结构,屋顶为绿色琉璃瓦。殿内的弥勒佛像居中央,四大天王分列两旁, 造型威严神武,形象逼真,其雕艺和创意造诣很高。“皆大欢喜”的四字条幅,又把天王殿点缀得喜气盎然。
大雄宝殿:门额上的“大雄宝殿”四字为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题写,殿中有三尊高十几米的大佛像。该佛像是闽南工匠用十几吨的整块花岗岩石雕琢而成。
广东尼众佛学院:设在定光寺内,是全国三大尼众佛学院之一,院名牌匾为赵朴初所题,属汉语系中级佛学院,在佛教教育学术界享有盛誉。整座佛学院设计新颖,环境幽雅,教学楼、图书馆宽阔舒适。该学院对于佛教事业的研究和宗教文化的探索具有历史意义和现代价值。
观音阁:定光寺的主殿阁,明崇祯四年的古刹旧址。据传说,古时的清云山山高路险,森林密布,荆棘丛生,洞穴遍野,虎豹横行,百姓多遭其害而迁徙他乡,清云山一带成为荒无人烟的穷乡僻壤。光阴流逝,人间风云变化莫测,不知是哪年,清云山半山腰密林深处突现光芒,耀眼夺目,光环呈七彩色,经久不息,方圆百里的百姓都能远眺此祥光吉彩,又见光芒处七彩虹下如来佛如禅,顿悟佛光普照人间,“清云佛光”成为脍炙人口的传说。此后,害兽灭迹,土地肥沃,风调雨顺,村落渐成,百姓安居乐业。后人为祭祀佛光造福,上山建刹供奉如来观音佛祖。定光寺几百年来为东江地区佛教胜地,香火鼎盛,是该地区居民宗教信仰中心,特别是农历正月至三月间香客如潮,山门前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wongjunka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1347153132/home?topnav=1&wvr=6
梧桐子家乡个人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62526034.html
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www.wm23.cn/jjwong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