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帘洞石窟位于甘肃省武山县城东北25公里鲁班乡,现包括拉捎寺、千佛洞、显圣池、水帘洞,是仅次于天水麦积山石窟的石窟群,同为渭河上游古“丝绸之路”南道的佛教艺术胜地。现存历代造像90余尊,壁画1000平方米,浮雕和半圆雕佛塔8座,古建筑18座。窟群创建于北周武成元年(公元559年)。水帘洞系高约50米、深20多米的天然岩洞,洞内常年细流不断,雨天洞檐飞流直下如水帘,因而得名。
水帘洞石窟群始建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经北周,经五代、宋.元增建重修。石窟群共有七寺(显圣寺、拉梢寺、粉团寺、砖瓦寺、硬山寺、观台寺、千佛寺)五台(莲花台、清静台、说法台、钟楼台、鸣鼓台)十二处人文古迹,分五组散布於方圆数公里以内,与「雄奇险秀幽旷」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成为陇右古文化明珠和风景胜地。其中拉梢寺、水帘洞、千佛洞三处古迹保存较好,而水帘洞位於窟群中心,地形独特,气势雄伟,民间影响最大,故以其名统称整个石窟群。
从西游记热播以来,国内文化学界对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主人公孙悟空的“户籍”问题一直争论不休。相继出现山东说、河南说、福建说、甘肃说、江苏连云港说和山西娄烦说等多种争端。
山西娄烦明代前称楼烦,唐高祖李渊曾任楼烦郡太守,唐宋时楼烦为皇家的“御马监”,史称“楼烦骏马甲天下”,与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当过的“弼马温”相吻合。
娄烦县至今存有早在《西游记》之前的明代弘治、正德年间就制成的西游记寺钟、碑石和花果山上始建于唐代猴王庙等文物实体。在娄烦花果山下有历史悠久的大圣堂、道人沟、潘家庄蟠桃园等西游记地名村庄,而且这里的居民大多数都姓孙,还有孙悟空原型孙大廷的口碑传说。
《西游记》的思想资源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儒、释、道三教,而娄烦自古以来三教文化很兴盛,自今还有一座始建于南北朝三教合一的寺院“三教寺”。除此之外,明末清初大学者傅山曾阐述过孙行者的老家在山西娄烦的信息,清康熙县志更有“孙悟空娄烦人”的直接记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