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建设
学校组建了东北亚研究与图们江流域开发、朝鲜族历史与文化、长白山天然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等三大学科群,使50多个二级学科实现了交叉与合作,带动了国际文化、人类社会学、光量子信息等新兴学科、专业的发展,并催生了新的学科优势与学科生长点。
学校现设有长白山生物资源与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朝鲜-韩国研究中心;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朝鲜语言文字信息化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国家汉办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与延边大学共建东北边疆历史与社会研究基地;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与延边大学共建中国朝鲜族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吉林省转基因动物与胚胎工程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延边黄牛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朝药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吉林省新型节能环保建材工程研究中心;免疫生物学吉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图们江区域开发研究中心;吉林省特色文化建设基地—渤海文化研究中心、朝鲜族文化研究中心;吉林省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朝鲜半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吉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与延边大学共建吉林省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心;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与延边大学共建亚洲研究中心以及长白山生物资源与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民族研究院等几十所科研机构。[5]
学校依托区域优势和特色,搭建起创新学科平台,“十一 五”至2012年,学校科研经费达到30883.13万元。学校先后承担了承担国家“973”前期重大专项、科技部重大专项、农业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9项,省部级项目113项,地厅级项目111项,国际合作项目225项,其中“抗口蹄疫转基因猪新品种培育”项目组2012年6月成功克隆出我国首例红色荧光转基因五指山小型猪,使学校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延边黄牛肉用新品系”项目组培育出了被农业部认定的中国第一个肉牛品种——延黄牛。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863”项目、科技部重大专项、农业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58项,省部级项目312项,地厅级项目861项,国内外横向课题231项,发表学术论文13193篇。其中国际三大科技文献检索论文(SCI、EI、ISTP)1112篇,CSSCI论文580篇,获得省级以上各类科研奖项165项,著作445部,获得专利116项。同时,通过“211工程”三期建设,在东北亚研究和图们江流域开发、长白山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民族历史和文化研究等三大领域搭建了若干研究平台,产生了“中国朝鲜族通史”、“韩国诗话全编校注”、“气流式微富集”方法及“ME-101多功能微萃取仪的产业化”等一批标志性成果。
此外,学校主办了国家核心期刊《汉语学习》、《东疆学刊》,并设有中国朝鲜语学会等4个国家级学会,成为学科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5]
2013年年底,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
荣誉证书[8]
心完成的“2013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名单正式公布,延边大学主办的《汉语学习》成功入选该名单。
除《汉语学习》外,入选“2013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的中国语言学/汉语类期刊还有《中国语文》、《世界汉语教学》等。其中《汉语学习》各项统计数据如下:国际影响力指数CI为237.531,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为112,国际他引影响因子为0.054,在入选“2013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的中国语言学/汉语类期刊中排名第三。
另据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公布的消息,《汉语学习》再次入选CSSCI(2014-2015)语言学学科扩展版来源期刊拟收录名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