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县经济概况

家乡区县: 信阳市商城县

2011年,商城县GDP实现99.4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一产完成28.1亿元,增长3.9%;二产完成40.2亿元,增长12.9%;三产完成31.1亿元,增长15.6%,一、二、三产之比达28.1:41.8:30.1,三次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24亿元,同比增长24.6%。其中,税收完成1.55亿元,税收占比达69%,经济收入质量明显提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4.7亿元,同比增长2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4.8亿元,同比增长18.4%。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69.9亿元,同比增长18.3%。[3]

工业经济

2011年,商城县明确工业强县战略目标,以服务企业需求为导向,为企业提供各类融资担保服务1.62亿元,解决嘉娜莎、正大工贸、景盟针织等企业用工需求1500人。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到88个,实现工业增加值21.55亿元,同比增长22.1%。以县产业集聚区“双园大道”建设等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县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6平方公里。山信粮业二期工程快速推进,开源环保、中原制鬃顺利迁址新建,丰渠源甜菊糖实现投产运营,嘉娜莎、北方实业、中周物资等企业成长迅速。产业集聚区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2011年新入驻企业8家,落户企业总数达41家,形成了以农副产品加工、服装纺织为主导,仓储物流、机械制造、新型材料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3]

农村经济

2011年,商城县在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中先行先试

,全面推进“六放大、六提升”,开启了农村工作新路。在全省第一个也是唯一全面推开了“六大员”制度建设,试点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逐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364家各类型专业合作社的入社社员达5.9万户。农机补贴额度不断加大和机作奖补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机现代化水平提升,全县农机总动力达33.6万千瓦。注册成立农民资金互助社38家,粮油种植合作社、农机服务合作社、资金互助合作社“三社合一”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耕地、林地等要素资源加速向合作经济组织、能人大户集聚,规模流转总面积达131.65万亩。137个农村综合服务站投入使用,39个“华英富民”养殖小区建成开养。新增优质茶园4.2万亩,油茶产业基地面积稳步扩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初具雏形,“四项创建”成效显著。各项改革稳步推进,近万农民实现向市民的身份转变。“五权”确权基本完成,金融创新扎实突破,新增存贷比达615%。人才创业风气正浓,1238名各类人才投入“三农”生产,产生了积极的示范带动效应。[3]

旅游产业

2011年,商城县“一园四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桂花植物博览园完成园内循环道路硬化,栽植各类花木10万余株。黄柏山景区加快推进旅游循环道路改造升级,法眼寺、息影塔、李贽书院等主体工程即将全面完工。金刚台国家地质公园猫耳峰景区和西河景区建设并行推进,新增旅游道路3.5公里,漂流项目进展顺利。汤泉池景区实施硬化、绿化、亮化续建提升工程,完成码头、亲水平台建设,音乐喷泉已经投入使用。观音山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全县组建了旅游开发集团公司,设立旅游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全面加强了旅游资源管理,有力保障了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吃、住、行、游、购、娱的“六大要素”进一步完备,旅游与文化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越来越丰富,旅游总体效益越来越好。2011年,全县接待游客突破1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5.56亿元。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餐饮、物流、中介服务等发展。[3]

招商引资

制订出台商城县招商引资工作意见和促进企业落户县产业集聚区的优惠政策,推行服务企业“零阻碍”制度,营造良好的招商环境。积极参与信阳茶文化节、豫沪经济合作交流会等节会活动,切实加大推介力度,有力提升招商引力。加强与外出创业有成人员的联络沟通,激发回归创业。2011年,商城县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9个,总投资29.1亿元。其中落地项目4个,总投资6.6亿元;合同项目13个,总投资16.7亿元;意向项目2个,总投资5.8亿元。惠州中电实业、崇福酒店等一批招商项目顺利实施,加快推进。[

李前进(2014-12-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