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县社会事业

家乡区县: 信阳市商城县

文化科技

2011年,商城县有13项技术成果荣获省、市科技进步奖,获国家专利35项,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文化建设异彩纷呈,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艺汇演活跃城乡。剪纸、烙画、叶雕、根雕、奇石等文化产品和婚庆等文化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在被命名为“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后,又获得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殊荣。县文化馆被文化部命名为一级文化馆,河风桥乡综合文化站被评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基层文化站”。

教育卫生

春秋战国时期,商城处吴楚之地,贯通南北思想,融汇中原和吴楚文化。明清两代,义学、私塾星布四乡,文峰、温泉等书院荟萃。明万历年间,商城在历次会、乡试中,考中进士和举人总数均居河南县级之冠。清代周祖培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参与清廷决策机要。程国仁为进士二甲第一名,金殿传胪,先后为山东、浙江等五省巡抚。杨式谷历任兵部、礼部、史部、刑部侍郎,国史馆副总裁。蒋艮曾为翰林院编修上书房行走。近代,新型教育兴起。新文化、新思想迅速传播至今,广播电视遍及城乡山谷,基础教育、义务教育全面实行,教育质量逐年提高,山乡涌出了一大批大学生、研究生、出国留学生。

2011年,加快县城区中小学校改扩建,完成了农村中小学图书装备一期工程,实现了县特殊教育学校搬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了基本药物制度和县医院“按病种付费”试点。

城乡建设

2011年,商城县以规划为龙头,以“六城联创”为载体,以城乡违法违规用地建设集中整治为抓手,科学建设管理城市,高效经营,有效运作,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启动南关老城区改造,实施大别山综合市场建设、西津桥暨温泉大道至桂花路段拓宽改造,加快推进文体中心歌舞剧院、县人民医院新址建设。和谐小区二期保障性住房基本完工,幸福家园保障性住房已建至主体三层,锦绣家园、锦和一品、祥和城市广场等一批新商住小区相继开工建设。完成了供水管网、污水管网改扩建,垃圾处理场二期顺利通过验收。硬化背街小巷1150米,新增城区绿化面积2.15万平方米。乡镇积极开展河道整治、新村社区、绿化亮化等各具特色的系列建设,公共服务、文化休闲、交通物流等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集镇规模不断扩大,生态宜居乡镇数量不断增多。全县城镇化率提升到31.8%。

民生建设

2011年,商城县兑现落实国家各项支农资金2.5亿元。扶持劳动密集型企业不断壮大,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有效促进了就业。全面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城乡居民参保率达到96.36%,基本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上调5个百分点,群众普惠面明显增加。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标准提高到488元,农村低保、五保持续扩面,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258户低收入困难家庭已搬迁入驻廉租房,改造农村危旧房700户。完成35千伏黄湾变电二期扩建等电力项目,有力保障了群众用电安全。继续深入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建成新桥水厂等集中供水设施,新增饮水安全受益人口6600人。加快推进S216沪陕高速至县城段升级改造,不断提升县乡道路标准、增加公路通车里程,群众交通出行更加便利。困难家庭交通事故救助、无主病人救助等政策逐步完善,民生保障不断加强。群众增收渠道更加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80元,同比增长9.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4200元,同比增长9.6%。

李前进(2014-12-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