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冬枣[第二篇]

家乡区县: 河北省黄骅市

黄骅冬枣,无公害催生累累硕果

悠久的历史是黄骅冬枣的优势,绿色无公害是黄骅冬枣的生命。

近年来,黄骅市把绿色无公害冬枣作为该市新崛起的“红色产业”做大做强,实施了冬枣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并参照国际标准修订了自己的冬枣标准化生产标准,用生物药、施农家肥,严格按规范生产。2001年在全市推广了《无公害黄骅冬枣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2002年被国家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2003年,黄骅冬枣国家级专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正式通过验收。目前已建成无公害生产示范园116个,并积极开展冬枣无公害生产基地环评、认证工作,有20万亩冬枣通过省林业局无公害环评认证。对15万亩进入结果期的冬枣树,严格按照标准化无公害操作规程,采取“统一浇水、统一施肥、统一整形修剪、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采收”的五统一管理模式进行生产,保证了黄骅冬枣“原汁原味”的口感和出众的品质。

黄骅市滕庄子乡孔店村是无公害冬枣标准化生产示范村,冬枣产业发展起步早,发展快,规模大,收益好,孔店人在枣树种植管理时大胆创新,向科技要效益,全村无公害冬枣标准化种植面积已达到1万亩,人均收入近5000元。刘金恒是孔店村有名的冬枣种植大户,冬枣种植面积达80余亩,近几年冬枣销售收入年均都在10万元以上。在冬枣销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刘金恒意识到,要想赢得市场,就得走绿色无公害道路,通过考察,刘金恒决定利用纱网为20多亩冬枣树搭建起“防护罩”,这不,离冬枣下树还有20多天的时间,刘金恒20多亩带上“防护罩”的冬枣就被抢定一空。刘金恒说由于纱棚内的冬枣不使用农药、化肥,冬枣的品质明显增加,再加上可以错季晚熟,有好多销售商都是冲着这一点前来订购的。

如今黄骅的枣农深深地体会到,绿色无公害冬枣才是黄骅冬枣的“金字招牌”。如今通过统一管理、科学用肥、标准化生产,黄骅冬枣污染少、质量好、身价高、销售快,是吸引八方商客的“宝贝”。在黄骅流传着“万亩枣树富一方,千亩枣树富一庄,人均百株奔小康”的顺口溜,冬枣产业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甜蜜产业。

冬枣红了,枣农乐了。

黄骅冬枣,鲜脆得有一套

凭借特殊的品质,黄骅冬枣声名鹊起,冬枣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然而,过去由于缺少贮藏技术,枣农只能将无法长期保鲜的冬枣贱卖,其价格低廉,让许多枣农心寒。

黄骅冬枣又名“落地酥”,一旦落地,便会“粉身碎骨”。采摘后,常温下贮存最长不超过7天,其后鲜度便会大打折扣,因此冬枣存贮便成了制约黄骅冬枣产业发展的瓶颈。

为延伸黄骅冬枣产业链,让冬枣走向国内外市场,为枣农增收致富,从冬枣产业发展之初,黄骅市把目光放在冬枣保鲜增值技术上,把贮藏保鲜技术作为解决冬枣产业化发展中连接生产与营销的关键所在,进行研究探索。目前,黄骅市内先后建起气调、恒温等大小冷藏保鲜库600余座,总贮藏保鲜量达1.5万吨,适应了冬枣产业化发展的需求。冬枣保鲜期由7天延长到4个月,使人们春节吃到黄骅冬枣的夙愿得以实现。

凭借黄骅冬枣优质的品质,黄骅冬枣产业蓬勃发展,带动了包括栽培、加工、贮藏、包装、销售等一系列环节,也带动了运输业、服务行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黄骅市已建成天天、神农、华夏、国运、华盛、华林、百丰、众宝、渤海等11家冬枣企业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培育了“十月红”“华夏”、“遥乡村”等知名品牌,企业由过去单纯的冬枣贮存,发展为鲜冬枣加工,冬枣的身价更是翻了几翻。目前黄骅冬枣年加工能力达8000吨,并在北京、天津、沈阳等地建立了冬枣直销站,形成了辐射全国的营销网络,产品远销国内30余个省市,并打入了日韩还有欧美等国际市场,有力地促进了黄骅冬枣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雪儿(2014-04-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