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下午,太行山上通天河——再看红旗渠精神与群众路线报告会在清华大学举行。原中共中央组织部长、红旗渠精神研究会名誉会长张全景,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市委书记郑中华应邀作红旗渠精神报告。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宗恺,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庆,安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常保利,我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谢东等及450余名清华学生参加报告会。
张全景说,红旗渠精神走进清华大学,是对清华学生进行红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对同学们了解那段历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重要作用。红旗渠能够建成主要体现在:一是坚持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二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于向困难宣战,而不被困难所压倒。三是坚持实事求是,科学设计、科学施工,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四是任何时候都要抓好党的建设工作。红旗渠精神是永恒的,永远鼓舞着我们前进。我们要弘扬红旗渠精神,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
杨贵结合自身工作和生活实际,向清华学生讲述了红旗渠建设时期的有关情况。他说,林县自古干旱缺水,交通不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极其困难。为改变这一面貌,当时林县县委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先后发动群众打旱井、挖山泉、修水库,但都效果甚微。为彻底解决缺水问题,经过认真调研,县委下定决心实施引漳入林工程。上世纪60年代,十万林县人民苦战十年,终于修成红旗渠。红旗渠修建的过程就是发动群众、走群众路线的过程。
郑中华在报告中说,林州是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传承红旗渠精神是林州历届领导班子的历史责任和政治担当。经过几十年的代代传承,红旗渠精神已经融入林州人民的血脉,成为一种传统、一种文化、一种自觉、一种鲜明的个性、一种林州人特有的精气神。一代又一代林州人民在红旗渠精神激励下,艰苦创业,先后谱写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创业篇章,建筑业实现二次腾飞,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县域综合实力位居河南省前十强。同时,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和决策依据。我们更加注重民生,提出以“转型提升之美、城乡统筹之美、生态和谐之美、精神传承之美、民生幸福之美”为主题的由“富”到“美”的战略转型。
郑中华说,红旗渠精神是民族血脉千百年来的积淀和传承,这种精神千古一脉,在每一个历史时期、历史节点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希望红旗渠精神走进清华校园,走进每一位同学心中,让这种精神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一样,成为大家心中的一种力量和支撑,迸发出光辉、引领着未来。红旗渠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创造历史,但是人民也期待着引领他们创造奇迹的英雄。清华大学是我们寄予厚望的学府,清华学子未来应该是国之栋梁、国之重器。我们期待大家成为像杨贵书记那样引领人民创造奇迹的英雄。
史宗凯很高兴红旗渠精神能够走进清华大学。他说,听了关于红旗渠精神的故事,我们看到了民族的一种伟大精神的存在,看到了那一代共产党人的一种精神品质的存在,非常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希望我们清华学生从红旗渠精神当中,从前辈身上汲取到最宝贵的营养,从而让内心更坚定、更强大,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中国青年未来的方向,带动中国未来的方向。
史宗恺表示,红旗渠是一个伟大的存在,希望今后能创造机会,让更多的清华学生沿着红旗渠走走,实地去感受和体会红旗渠精神和那一代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
我市李蕾,驻马店团市委副书记、文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清华大学毕业生魏华伟也作了报告。
据悉,今年暑假期间,清华大学“重温红旗渠精神”学生暑期实践支队的19名师生,在我市开展了为期6天的实践活动,直观深入地体悟到林州人民的优秀品质和红旗渠精神。今天,清华大学再次邀请红旗渠建设的亲历者、红旗渠精神的研究者、红旗渠精神的传承者,与他们共话红旗渠精神的过去、今天和未来。
此次活动由河南省委宣传部、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校团委、红旗渠精神研究会承办,安阳市委、市政府,林州市委、市政府协办。活动还进行了红旗渠精神图片展,共展出图片80余张。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ting_yy_3_20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