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看这个黄梨,足有两斤重,水多肉脆,非常好吃。”11月28日上午,记者一走进桂林镇桂林村郭祖文的果园,他就拿出刚收获的晚秋大黄梨热情招待。
近日,网上曝出山东半岛晚秋黄梨滞销的信息。我市的一些乡镇,近几年也开始种植晚秋黄梨,为了解其销售状况,记者特意到已产果销售的桂林村进行采访,却获得了意外之喜。
今年黄梨大丰收
郭祖文的果园位于桂林村后面的山坡上,有12亩,分上下两块。“我的果园有黄梨树1600余棵,去年受天气的影响,产量不是很好,收入只有四五万元;今年各方面的因素配合的都很好,产量和收入都比去年要翻一番。”郭祖文介绍,他培育的果树全部用猪粪有机肥,成果后的黄梨水多肉脆,香甜可口,比其他地方的黄梨口感要好,销路也比较好。
记者同老郭攀谈中,他的手机不停地接到要买黄梨的电话。老郭告诉记者,他果园的黄梨不愁销路,他有自己的销售方式:只零售,不搞批发。“个头大的5元一斤,小一点的10元三斤。来这儿买黄梨的有附近村子的、市区的,桂林、合涧、东姚、城郊、临淇、五龙等乡镇以及辉县、安阳、鹤壁等县市的人,甚至北京等大城市也有人专门过来我这里买黄梨。”老郭说。
在记者采访的空当,只半个上午的时间老郭就顺利卖出了十几箱。四万多斤的黄梨现在已经卖出去两万多斤,不停地有人打电话或上门购买。老郭说,他要留几百箱等到过年的时候再卖,价钱会比现在高。
紫薯却是意外喜
在果园里,记者看到果树与果树间还种着一排排的红薯。“这不是红薯,是紫薯,外表和红薯长得一样,瓤和红薯却是不一样的,是紫色的。”老郭的老伴石翠梅介绍到,紫薯比红薯的口感好,营养价值更高,具有抗癌的效果,利用果树间的间隙,种些自家吃。
“这样间隔着种大概有差不多一亩左右,收成在两千多斤。还有几个个头特别大,最大的有11斤6两重呢。”老郭乐呵呵地说,这么大的紫薯他还是头一次见到,没想到在自家地里长出来了,很有成就感,街坊邻居知道后都跑到他家里看稀罕。
虽说是种着自家吃,由于收成不错,紫薯营养价值也高,来这儿买黄梨的客人,也都顺便买点紫薯。“紫薯也没有种多少,主要是供自家吃,没有想到收成和销路还不错,每斤5元钱,卖得也挺好。”老郭兴奋地说。
正在此时,有几个来买黄梨的客人看到紫薯后,也都买了十几斤。他们告诉记者,红薯经常吃,但很少吃到紫薯,紫薯营养价值高,买点回去让家里人尝尝,还可以做点紫薯饼。
明年要种“人参果”
郭祖文年轻的时候就开始种植瓜果,到现在已有几十年的时间,是一位老果农。说起种植瓜果的经验,老郭滔滔不绝:“果树同人一样,需要细心呵护,剪枝、施肥、养护都得恰到好处,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都不简单。”他种植的十几亩果园,全靠他和老伴两个人的辛勤栽植、看护,老郭更是吃住在果园里,精心照看果树。
除了勤奋,老郭还是个爱学习、相信科技的人。虽然现在已经有70岁的高龄,老郭每年都会订很多份报纸学习,光订报纸每年就花费五六百元。“人就得活到老学到老,我订了好多报纸,有《河南科技报》《河南日报农村版》《老年益寿》……因为订报纸,河南日报农村版还奖励了我一辆小型农用机动三轮车和索尼数码摄像机呢。”老郭乐呵呵地对记者说,最近,他还报了一个安阳市的果树种植培训班,马上就要去学习。
“种出了黄梨、紫薯,他还不满足,最近又在研究种植‘人参果’,就是果树挂果的时候套个像娃娃一样的模型,长出来的水果就是娃娃样子。”石翠梅说,他们俩都70了,儿女也都成家立业,守着这片果园安度晚年挺好,没必要再添累了,不想让老伴再折腾了,可老伴就是不听。
对于以后,老郭的想法不同于老伴,他告诉记者:“我觉得思想不能太保守,黄梨已经开始在咱市大范围种植,将来不会是一家独有,必须不断开发新的品种才能更好地吸引顾客,不能一成不变。”七旬的老郭想法比年轻人还要超前,有此信念他的果园定会生机盎然、长久不衰。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ting_yy_3_20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