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读山

家乡区县: 甘肃省武山县

 多年前一位外地朋友曾问我,天水有啥好看的。我说天水有山有川,有河有谷,自然的人文的都有,都很美。当时回答朋友,戏谑多于认真,所指之山就是武山,河就是清水,川和谷就是张家川和甘谷了。

 

  没想到多年后,在我多次攀登和仰望武山之山后,蓦然发现,当年回答朋友的戏谑之言,竟然成了我切入并爱上武山的缘起与落点。连绵起伏的山岭,突兀跌宕的山峰,分列在渭河的两岸,遥望着、呼应着,用独特而有味的气象,构成了人文武山厚重而深远的一道墙垣。

 

  记得第一次去武山,我曾沿街寻觅过宁远古城城垣的痕迹,也曾将落寞地丢弃在城东的那个土堆,错误地认定为是宁远古城墙垣上的一个碎片。而事实上,我的搜寻有失偏颇,宁远意象并非一段城垣所能涵盖,它的迷人也并非仅仅囿限于城池古建,宁远的博大与绮丽,隐藏于山,呈现于山,一岭岭、一山山,天开人造,迤逦连绵。

 

  对于武山的了解,太多的人可能会感慨古老渭河谷地菜蔬繁衍的葳蕤,却对于以渭河为中轴,绵延铺排在渭河两岸、南北山系之上的文化脉象,一瞥而过。团聚而来的人流,向着心中的花果山、老君山、卧牛山等等山峰一路狂奔,脚步急急,却少了仰望和思考。其实,多年之前无论是我之于武山,还是武山之于我,都属于过客。不要说读山,就是梳理规整一下武山乡镇的位置,都倍感吃力。而这次贸然下笔,从山的立场和角度去认识发现武山,也是为了更加准确深入的了解它。

 

                           二

 

  山无言,自博大。武山山系泾渭分明,渭河诸北属于陇山山系,建君山、盘龙山、七家砚梁分别从陇西、通渭绵延而入,莽莽苍苍的山峦自西奔涌而来,辽阔中有险峻,丘陵中存悬壁。那种历经风雨侵蚀裸露出来的骨血与气象,总会引起我无尽的遐想。有时候觉得像天外来客,冷峻矗立,窥视人间情态;有时候觉得像佛陀,擎天独立,遮挡尘世风雨;而更多的时候,我觉得它陡峭突兀、仰首向天的姿态,就像一幕幕天启的画布,静守着命中的约定,等候着佛教之花将圣洁的隐喻,一束束绽满武山的绝壁与陡崖。

 

  去武山,花果山水帘洞是绕不开的选择,内涵丰厚的人文武山概念,怎么也少不了位于花果山峡谷中的水帘洞石窟群。它卓绝屹立的盛大与丰富,深藏于山,彩绘于山,须仰视才见的震撼,像海拔1990米高的花果山一样,让人沉迷。

 

  水帘洞是我朝觐武山大山去过次数最多的一个地方,它恍若与世隔绝,纯净一如荒远的安静之美,不由地让人对神秘的佛国世界,有了心向往之的期待。记得第一次与它对视,是在花香馥郁的五月天气。当时摩崖大佛的对面,无边的灿烂燃地正艳,空谷中风声阵阵,寺院檐角铃铛碰出的声响,清越而悠远,寂静中似乎能听得见梵音钟磬,一声声自崖面落下。站在谷底仰望,突兀擎天的山峰对峙成一派庄严,赤裸裸仰首向天的姿态,将阳光推向了更高的高空。而此时我看到,佛的影子与山的影子重叠在一起,玄幻而迷离。

 

  最近几年,武山水帘洞拉梢寺世界第一摩崖大佛祈福游活动办得有声有色,渭北花果山下人来车往,锦衣豪车的现代人,蜂拥而至、祈福迎福。这是佛所祈愿的,也是佛所未曾预见的。真正的佛,在人心,在善念,朝山拜佛仅是一个媒介,是自己找回自己的一个出口,就像面对无言的大山,人生之短暂与渺小,没人告诉你,你已经懂了。

 

                              三

 

  武山渭水北岸的陇山山系,分割来看似乎各成体系,若是错根盘结连在一起来阅读,你会发现这俨然就是一个独立的山体。武山桦林乡的见君山,是天水与陇西的隔界山,也是武山渭水之北仅次于盘龙山的一座高峰。

 

  听当地老人讲,20世纪70年代前后,见君山山上有天然草场,当时的鸳鸯公社曾设立过牧场。由此可知渭河北岸并非荒草凄凄水草不美,而我在水帘洞响河沟的砂砾岩上,所见到的倔强生长着的茂密植被里,分明感受到山高草长,一半在天,一般在人,而佛的护佑,总是给人以意想不到的惊奇。就像水帘洞莲花峰岩石上生长着的秦槭树,它盎然勃发的绿意,与突兀崛起的山峰一样,同样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警示。

 

  渭水北来进入武山县城东折的这段旅程中,横亘在渭水北岸的盘龙山,就是一条腾挪跌宕的龙,50华里的磅礴气势,峰峦相接。它的姿态与高度,就像宁远古城前门上的一个照壁,为深入武山的所有来着,开启了一道绿意盎然的天然屏障。据清康熙48年编修的《宁远县志》记载,山峰连绵盘踞中天的盘龙山,为旧时宁远八景之一,名曰北峰翠黛。其时山岭松林如海,直接青天。可以想见,这一处云烟缭绕山含翠黛的幽静之地,曾经涵养过多少关于武山的天拢与水脉。盘龙山主峰海拔2521米,为武山渭水之北的制高点,听说登临山顶,可以俯瞰武山、甘谷和陇西三县,当地人形象地喊它 “三县坪”。

 

  对于这座形似盘龙之山的神往,是我早在读初中时就埋在心里的。当时教我历史课的毛毓宏老师学识见闻丰厚,讲起中国工农红军强渡渭河翻越盘龙山的故事,就如同亲见。而我兴奋的是毛泽东与彭德怀强渡渭河北上进入通渭榜罗镇的传奇,竟然会离我这么近。

 

  山之有名,是因为有人来过,题词赋诗于名山大川,那是文化读懂山峦的一种升华。对于盘龙山来说,虽然少有大腕名家为之倾情歌咏,然人民军队突破封锁成功翻越盘龙山的铿锵足迹,本身就是擢升这座山峰的最好例证。同时,深藏盘龙山腹部的绝好美玉,以“葡萄美酒夜光杯”的绚丽诗篇,将如斯大山推向了更高更远的天空。大山藏玉,玉贵大山,盘龙山就因之有了特殊的气质,不一样的禀赋。

 

 

                              四

 

  在武山人心中,这座渭水边上的小城很美。丰沛的水系,柔柔地缓缓地,自西秦岭山地汩汩流出。它们携手并肩、跨壑越沟,追逐着渭河的影子,泛着粼粼的波韵。正是这份美好,构成了武山渭水南岸山峰青翠挺拔的美。

 

  与渭水北岸陇中黄土高原土梁状丘陵地貌截然不同的是,莽莽西秦岭奔涌武山停顿思考后,层叠堆砌出来的一座座山峦,将南国山系独有的秀美与秀丽,一起拥挤着投给了武山。而这种盛大的西秦岭山系叙述,在西北小城武山呈现得是如此出彩,人文的绿意如满山疯长的植被,给本就与众不同的武山南部山峰,披上了迷人的外衣。

 

  每次去武山,我都对挺拔在渭河南岸的大山心向往之,因为武山巨大而丰沛的水脉,就盘根错节地隐在那里。川山相夹、独立成岭的山峦走向,以面朝渭河的姿态从南向北蜿蜒而来。山的走向蹚开了水的出路,水的行走迷离了山的苍翠,而人文的思绪也就跟着停了下来,建寺修祠、讲道说法、撰文赋诗,就连兵戈相见,都是属于山的传奇。

 

  城南的老君山,是我去过次数最多的一座山,其峰峦秀丽,林海涌波的风水人文之盛,引人向往。据说武山建县城于老君山下,就是因为老君山山高临渭、形如偃月,是方风水宝地。老君山距城很近,穿过城东小巷的铁路桥洞,一支烟功夫就到老君山下。山之名据传是道教祖师太上老君曾在此修炼过,其实山之名,仅是一个符号,而山的高大和盛美,却是名号之上的人文繁衍、历史留存。

 

  作为道教福地的老君山,始于汉盛于宋,记载说曾经规模盛大过。然我看到的景象,多少有些落寞,除了高大的山门,以及山门上遒劲有力的大字,所有的崔巍和震撼,均源自老君山本身。当我胆战心惊爬上悬壁般陡峭的山峰时,我脑海中浮现出就是一幕幕电影画面般雄壮的攻城略地之声。巍巍老君山下,西汉名将霍去病、李广来过;东汉名将冯异来过;蜀汉大将姜维、征西将军邓艾、雍州刺史陈泰来过;北宋秦凤路副总督杨文广来过;李自成的爱将袁宗弟也来过。剑影刀光,宁远不宁。当我在县博物馆见到大量出土于老君山下的秦汉兵器时,我关于之前登山的感受变得更加警醒。我想,这气骨盎然悬绝挺拔的老君山,屏障宁远历经了多少战事,才换得了今日的苍翠。而我登山凭吊感怀唏嘘的一切,其实不过一枚落叶,来过还是没来过,老君山都一如既往君山独秀、俯瞰渭水。

 

                            五

 

  早就听说天水市的制高点,在滩歌古镇南部的天爷梁主峰。所以一直以来,就朝思暮想着能够见一见。五年前车到中途,无功而返,此后就一直耿耿于怀,常常照着滩歌古镇的地形山貌图瞎琢磨,虽未登临天爷梁,心里头关于它的印象却是越来越清晰。此后几年间,这脉从南向北起伏于山丹河与榜沙河之间,纵切滩歌、袁河、马力、鸳鸯、山丹五个乡镇的崔巍山峦,就成为了我梦萦心坎的一座高峰。

 

  五年后的这个夏天,我再次为它而来。让我倍感兴奋的是,我探访进入的角度,与它自南向北奔向渭水的方向正好相反。车出县城向西进入山丹,然后西折过鸳鸯,车子紧贴着榜沙河南拐进马力越袁河,后再穿过滩歌古街沿着清澈的南河水一直往南。一路过去,起伏层叠变换多姿的天爷梁山峦,饱餐了我饥渴多年的愿望。颠簸的路途昏睡了同车前来拜谒天爷梁的各位老师,而欣喜和惊奇随着排山倒海般扑我而来座座山峰,相互偎依着挽在一起,将我思恋仰望的心绪一次次抛向了高空。

 

  很多的事,越是想见,越是不得见。原本想着这次能够与天爷梁零距离相对,未曾料想当我风尘仆仆赶到它的脚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降雨,递给了我一个大大的失望。县文联陈晓明主席指着横亘天际的一片苍茫告诉说,那就是海拔3120米高的天爷梁主峰了。当时空中雨水密集,岭上雾霭缭绕,我所看到的天爷梁,就像是宋元时画家笔下故意留在层峦高处的一出留白,峰的高度隐在了云的呼吸里,神秘而迷离。

 

  我的落寞无法掩藏,就是仰望也看不见天爷梁高耸的模样。站在雨中,大山的冷峻无物可挡,炎炎夏日里,天爷梁以高处不胜寒的温度告诉来者,山的高度属于孤独,站在低处惆怅,又怎能读得懂山的高大。同行的老师都不说话,倒是不受欢迎的雨水越下越大。陈主席说既然来了,就到前面的卧牛山森林公园拍几张片子,安慰一下各位的心情。我说陈主席真是巧借天时会安排,如此吊人胃口,纯粹是蓄

JoJo(2014-12-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