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区
天河区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一个市辖区,1985年5月24日设立,是广州近年来新城区发展中心。广州三大商圈之一的“天河商圈”就在此,是广州的商业中心之一。天河区位于中国第三大城市广州市老城区的东部,东到玉树尖峰岭、吉山狮山、前进深涌一带,与黄埔区相连;南到珠江,与海珠区隔江相望;西从广州大道、杨箕、先烈东路、永福路,沿广深铁路方向达登峰,与越秀区相接;北到筲箕窝,与白云区和萝岗区相接,总面积96.33平方千米。
位置
天河区位于广州市老城区东部,2000年辖区范围,东到玉树尖峰岭,吉山狮山,前进深涌一带,与黄埔区相连;南到珠江,与海珠区隔江相望,西从广州大道,杨箕,先烈东路,永福路,沿广深铁路方向达登峰,与越秀区相接,北到筲箕窝,与白云区相接,区境地理坐标是东经113°15′55″~113°26′30″,北纬23°6′0″~23°14′45″。区径东西极限长18.75公里,南北极限长15.75公里。总面积147.77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约68平方公里,是建设中的广州市城市中心区。
气候
辖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宜人。
一、气温
1991年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天河区的气温也在变暖。90年代比80年代上升0.1~0.2℃。2004年7月1日,天河区五山气象观测站录得最高气温为39.1℃,为建国以来最高气温。
二、雨量
1991年至今,年平均降雨量减少。建国初至60年代为1800~1900毫米,70年代至80年代为1600~1800毫米;1991~2000年为1781.8毫米。
2 历史
天河区地图天河区早在新石器时期,已有人类居住活动。1957~2002年,在区东北部的飞鹅岭和龙洞村,都先后发掘和拾获新石器和陶器。吉山村发现有东汉时期的墓,沙河顶发现有西晋时期的墓葬。唐朝贞观年间龙洞村建有庙宇,南宋时期各村基本形成。村民的先祖都是从中原南迁而来。
建国前,辖区基本上属番禺县。建国后,辖区隶属曾多次变更。1973年10月至1985年5月建区前,辖区全部归属广州市郊区。
1985年5月24日,天河区从广州市郊区分出成立,成为广州市辖行政区。建区时,建置只有沙河街、五山街、员村街、车陂街以及沙河区镇(含同和乡、京溪乡)、东圃区镇。当时面积102.5平方公里,人口20.04万。
此后辖区范围曾多次调整。1987年9月,同和镇(由同和乡和京溪乡组成)划归广州市白云区管辖。1992年4月,杨箕村从东山区划归天河区;1994年3月,原代管的柯木塱和渔沙坦两村从市农工商联合总公司凤凰农工商公司划归天河区。1994年8月,沙东村二队自然村)又从东山区划归天河区。2000年9月,原属市新塘农工商公司的新塘、沐陂、凌塘、玉树4条行政村移交给天河区。
随着天河区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近郊乡村逐渐改设行政街。1991~2000年,先后成立8条新街。2000年底,天河区辖有沙河、五山、车陂、员村、石牌、登峰、天河南、林和、沙东、兴华、棠下、猎德、冼村、天园共14个行政街和沙河、东圃2个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