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的发展

家乡区县: 梅州市平远县

随着梅州地区以高速公路为主的道路建设全面铺开,梅州市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
  2008年,梅州以“山洽会”为龙头,以打好经济攻坚战和过好社会稳定关为重点,经济社会在困难中得到新的发展。全年生产总值477.88亿元,比上年增长10.2%。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构成为21.9∶42.5∶35.6,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第一产业】 全市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04.75亿元,增长6.1%。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着力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全年粮食总产136.91万吨,增长2.8%。其中,稻谷增长2.5%,水果增长2.2%。农业产业化、商品化水平逐步提高。
  【第二产业】 全市全年第二产业增加值202.99亿元,增长8.2%,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19.39亿元,增长15.1%。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增加值87.19亿元,增长15.4%。全年工业用电量29.9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4%。全年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96.57%,比上年提高26.2个百分点。其中:资产负债率比上年下降6.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增长15.5%,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全年实现利税总额45.10亿元,比上年增长28.7%。
  【第三产业】 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70.14亿元,增长14.7%。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68亿元,增长17.4%,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136.92亿元,增长17.2%,餐饮业零售额16.54亿元,增长21.8%。全年交通运输业完成增加值18.21亿元,比上年增长9.6%。各种交通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88.96亿吨公里,增长13.1%;完成旅客周转量79.48亿人公里,增长12.0%;邮政、电信业营业收入14.24亿元,增长3.4%,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络服务日益发达。全市接待国内外旅客337.14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3%,旅游总收入36.74亿元,增长12.6%。
  【基础设施】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9.24亿元,增长1.1%,剔除高速公路工程投资5.84亿元,全市地方固定资产投资为133.40亿元,增长6.5%。
  【财政金融】 全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8.25亿元,同比增长20.26%。全年全市税收收入58.61亿元,比上年增加4.55亿元,增长8.4%。金融形势比较稳定。200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471.73亿元,比年初增长9.7%。城乡居民储蓄人民币存款余额345.36亿元,比年初增长8.3%。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04.78亿元,比年初减少0.4%。
  【外经外贸和利用外资】 全年进口总额4642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2%。全年出口总额38122万美元,增长22.8%,其中国有企业出口836万美元,减少79.8%;“三资”企业出口14993万美元,增长109.1%;私营企业出口21813万美元,增长13.28%。全年合同利用外资项目165个,金额2686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8%,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82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0%。
  【物价和人民生活】 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2%(上年为100%),上涨0.2个百分点。城乡人民生活有新改善。据抽样调查,梅州市区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259元,剔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3%;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4369元,剔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4.3%。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有所提高,市区为43.2%,比上年降低2.1个百分点;农村为45.6%,比上年降低1.3个百分点。全市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5788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继续改善。当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49650.9万元,废水排放达标率为77.6%,废气排放得到进一步控制。“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达6775.5万元。全市各类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数3118人,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各级政府救济人数17.98万人次。全市大部分乡镇初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网络,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取得新进展。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抽样调查推算,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0.28‰,死亡率为5.35‰,自然增长率为4.93‰。
  目前, 全市五家民营企业入选广东民企百强,她们是梅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威华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明珠集团有限公司、宝丽华集团有限公司、梅州市龙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私营企业情况:
  到2004年底,全市有2640户私企,投资者680人,雇用员工32568人,注册资本64.37亿元。其中:农业企业50户、采矿业38户、制造业844户、建筑业125户、电力企业57户、交通运输业40户、批发零售业1019户,居民服务业189户,信息软件业8户。
  个体经营户资料:
  到2004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64137户,从业12万多人,注册资金10.55亿元。主要分布如下:
  批发零售业40429户,其中住宿餐饮业5397户,租赁商务服务221户,咨询调查业9户。
  居民服务业5562户,其中理发美容保健业2024户。
  农林类142户。
  采矿业385户。
  制造业7195户。
  农副食品加工业822户。
  服装靴帽百货业664户,印刷媒介475户。
  电力燃气323户,电器器材181户。
  交通运输600户。
  信息传输互联网服务245户,租赁商务服务221户。
  2004年度,新发展私营企业665户,新增注册资金20.5亿元;新开个体户9277户,新增注册资金10.5亿元。本期注销个体户8829户,实际新增442家个体户。
  特色经济提升壮大
  伴随着招商引资工作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加快,各县(市、区)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努力培育壮大特色经济。
  兴宁市重点扶持机电制造业,特别是广东明珠、南丰电气、鹏鑫科技三家企业全部实现预定目标后,兴宁机电制造业的总产值将超过8亿元;服务好总投资45亿元、总装机容量87万千瓦的兴达电厂,总投资2.5亿元的宁江建材日产2500吨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项目等,力争用几年时间把资源型工业打造成年产值超30亿元的产业;充分发挥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提升壮大工艺纺织这个传统产业,筹建集漂染、织造、整理、加工为一体的纺织工业村。

我的网络营销能力秀主页网址:http://www.wm23.cn/hanbao379

梧桐子网站网址:http://www.wutongzi.com/uc/02126586.html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858698286

hanbao379(2014-12-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