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桥豆腐皮1

家乡区县: 滨州市惠民县

惠民美食之杜桥豆腐皮(一) 1.杜桥豆腐皮的起源 清朝末年(100年以前),惠民县清河镇杜桥村有杜氏三兄弟,他们以卖菜为生,家庭较为清贫。其中老三高延杰,其本人身材高大,自小习武术,性情刚烈,所以行事比较仗义。19岁那年,他给早已在市场上卖菜的大哥送菜,挑着一旦韭菜,在路过杜家桥村东一片坟地时,突遭三人路劫,他奋起反击,用扁担将其两人击昏,一人逃去,看其昏者面目,方知是当地一带土匪流氓,因怕连累家人,便孤身一人逃难来到天津。经一同乡介绍在市校租了一块地种起了瓜菜之类(因他在家时是一菜农),半年后瓜菜将要收货时,因阎锡山部队北上打张作霖在此路过,将其所种瓜菜尽数抢去,于是他只好靠给别人干灵活维持生存。时间不长,时至深秋,地里农活已基本结束,他也只好另谋生路,经同乡介绍,他便进了一家当时在天津名气很大的豆制品厂做学徒,其他学徒有的因太累中途离去,也有的因他事被老板辞退,他却因有家不能回而奋力苦苦学了三年。三年的时间里,由于他天生聪明加上勤奋好学把做豆腐皮的手艺全部学透学精。三年后,原来在家时遭遇的那件事,风头已基本过去,他的大哥亲自去天津把他找回了家。回家后,他便凭着三年内所学到的手艺和大哥、二哥在家做起了豆腐皮,从此,杜家桥村便出现了当地仅有的一家豆腐皮作坊。细算起来,应该是1923-1924年之间。 杜桥村唯一的豆腐皮作坊出现后,由于他本人的技术好,其大哥在市集上的销售能力也很强,再加上豆腐皮是当地一种刚刚出现的食品,所以,生意做得特别好,利润也很高。经过几年的辛勤劳作,家境明显好转,经济状况有了一个飞跃,竟然从一个一般农户发展到了一个小地主的地位,村里也有几户富户见此非常眼红,但苦于高延杰技术不外传而无法经营。当时,豆腐皮虽然销路很好,利润很高,在周围城乡集市名气也很响,但由于技术不外传,产量受限制,虽然供不应求,但它的规模、范围也受到了局限,一度停止在一个村庄的水平上,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新的发展。

笑笑xx(2014-12-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