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伯阳(约100—170年),中国东汉时期的炼丹家。一说名翱,号伯阳,后人称他“云牙子”。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著有《周易参同契》。魏伯阳是一位最早留有著作的炼丹家。
《周易参同契》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炼丹专著,共三卷。全书文字简短,正文仅六千余字,记录了中国古代炼丹的理论和实践。魏伯阳认为“易经”理论、道家哲学和炼丹术三者是统一的,该书把“易经”里的所谓卦和道家哲学合在一起来作为炼丹的理论基础。这里,“参”就是“三”的意思,“契”就是书契。可见《周易参同契》就是“论‘周易'三道同一的书”。《周易参同契》记录的有关炼丹的化学知识和观察到的化学事实主要有:
(1)水银容易挥发,也容易跟硫黄相化合。《周易参同契》里记载:河上 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此处“河上姹女”指水银(汞),“黄芽”指硫黄。意思是汞易挥发并能跟硫化合成不易挥发的硫化汞,汞便被硫制服住了。
(2)氧化铅能被炭还原成铅。《周易参同契》中有“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之句。“胡粉”是碱式碳酸铅,在火中先分解成氧化铅,然后被还原成金属铅。
(3)几种不同的金属可以组成合金。《周易参同契》中记载的“故铅外黑, 内怀金华”就是指汞和铅成合金之意。
(4)从汞矿石可以制得红色的硫化汞。《周易参同契》记为“采之类白,造之则朱”。
(5)黄金很不容易氧化。书中描写道:“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
(6)物质起化学作用时的比例很重要。书中指出:“若……分剂参差,失其纪纲,……愈见乖张”。
此外,鉴于当时炼丹术已经和道教相结合,披上一层神秘的宗教外衣,所以《周易参同契》中还有很多神秘荒诞和隐奥莫测的内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