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民间工艺“三绝”之陶泥饽饽磕子

家乡区县: 莱西市

在齐鲁大地,饽饽磕子多用质地坚细的梨木凿刻而成,但在莱西民间至今传承着一种用陶泥做饽饽磕子的技艺绝活。位于莱西市近郊的任家疃,是陶泥饽饽磕子的主要产地。这一带出产一种细腻优质的胶泥,极适合做陶泥饽饽磕子。相传这一技艺绝活始于清代,是任家疃一位聪慧手巧的妇女发明的。最初她制作的陶泥饽饽磕子主要用于赠送乡邻,后因大受欢迎便开始出售,藉以补贴家用。从这位巧妇发明陶泥饽饽磕子绝活传承至今,已经近十代了。今天任家疃掌握这门技艺绝活的高手还有十余人。

陶泥饽饽磕子造型质朴,图案多以莲蓬、金鱼、寿桃等为主,取和合吉祥之意。当地有一种二寸左右大小四个一组的小磕子,其图案纹饰间分别刻有福、禄、寿、禧等吉祥字样。用这种小磕子磕出来的面食被称作“瑞饼”,一般在婚娶吉日分赠亲友所用。莱西邻里百家有看嫁妆的习俗,人们往往将婚姻双方家庭互赠的面食当作评议女家“巧媳妇”和男家好“饭食”的重要依据。另外,莱西还有一种以十二生肖为题材,专为儿童准备的小饽饽磕子。用这种小饽饽磕子磕出来的生肖动物小巧可人,烙熟后香甜可口,深受儿童们的喜爱。

莱西陶泥饽饽磕子分黑陶和红陶两种,黑陶饽饽磕子如黑漆髹成的工艺品,通体油光锃亮,令人爱不释手。红陶饽饽磕子则如朱砂染过,细腻红润,可谓喜庆吉祥之物。这两种陶泥饽饽磕子在国内均极为罕见。

农事闲暇时分,是莱西民间艺人制作陶泥饽饽磕子的集中期。艺人先将晒干粉碎之后的胶泥块用水和好,然后反复槌打以备用。制作陶泥饽饽磕子时,要将胶泥切成半寸多厚的薄片,比照着样板,用竹刀挖好大型,然后醮着花生油反复刮抹平整后,就可以动手雕花了。雕花所用的竹刀和枣木印模皆为专用工具。雕花时先用竹刀划出纹理,然后再用各式枣木印模压上花样,最后进行打光。将打光之后的泥饽饽磕子晾干后,集中予以烧制。一般来说,制作陶泥饽饽磕子的快手一天能做几十只。笔者曾拜访过一位制作陶泥饽饽磕子老艺人,她一边和我拉着呱一边雕刻,技法十分娴熟。由于泥饽饽磕子是醮着油雕刻的,所以磕子的生胚不皱不裂。 磕子生胚凉干之后,最原始的烧法是埋在做饭的柴灶内任火炭烘烤,烧制好的陶泥饽饽磕子不变形不开裂,油光锃亮,可当作工艺品把玩欣赏。

紫意守护(2014-12-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