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民房多为土木砖石结构,与左邻右舍接山连墙,屋顶为“人”字型。建有正屋、东西厢屋或倒屋,各家自成院落,俗称“天井”、“院子”。
旧时院墙多用石块垒成,临街墙上镶嵌有用以拴骡马的“拴马石”。墙顶上面抹石灰或泥,叫“打墙头”。如今,院墙多用石块垒下部,上面垒砖,外面用水泥抹平;也有的用砖或水泥砌成几何图案,称作“花墙”。院墙不高于屋檐。街门多为南向,也有东向、西向的。大门一般漆为黑色,老辈有功名的人家可漆红色。门上部修有门楼,旧时大门和门楼都是财势的象征,富有人家的门楼上饰有“龙头”、“寿狗”等吉祥物,大门高大,彩画装饰。平常人家的大门、门楼都很简陋,门楼多用草苫,有的大门没有门楼,叫“土门子”。大门内大多建有影壁,俗称“照壁”,上写“福”字,或绘有鹿、鹤等图案。而今为方便车辆出入,大门多用铁门,修得都比较大,有黑、红、绿等颜色。
民间住宅多为平房。坐北朝南的房间为“正屋”,坐南朝北的为“倒屋”,东西两侧为“厢屋”。正屋中间一间为“正间”,两边分别叫“东间”、“西间”。正间东西各设锅灶一个,通东、西间炕内,供冬季热炕取暖。旧时,正间与东西间墙壁上有一方洞,叫“灯窝”,可放油灯,同时照明两个房间。在正间的上方用木板或高粱秸扎顶棚,也叫“天棚”,东、西间多用花纸贴棚顶,装饰有蝙蝠、团花等剪纸,叫“仰棚”。通常长辈住正屋,幼辈住厢屋;长辈住外间,幼辈住里间(套间);长辈住东间,幼辈住西间。
建房当地称“盖屋”,是民间大事。旧时,看风水、择宅基、安门框、做梁椽都要经过多种仪式和活动,尤以上梁仪式最为热闹、隆重。上梁时间一般都定在“正晌午时”,届时亲友都要来帮忙或祝贺,贺礼多为一块红布,叫做“挂红”。梁上要贴上“上梁大吉”等字样的横批,还要绑上红筷子,用红绳系上铜制钱,挂上红布。上梁时要燃放鞭炮、祭祀。有些地方上梁时由木匠、瓦匠师傅边唱喜歌边往下扔糖果和一些龙、凤、虎、蝶等形状的小饽饽,逗引孩子哄抢。
旧时,农村房屋除地主外,多为草顶土坯房。20世纪70年代开始,农村建房统一规划,房屋也多为砖石墙、瓦顶、玻璃窗户。厢屋多为水泥平顶,用以晒粮食或夏夜乘凉。80年代后,莱西老旧草房逐步绝迹,年轻人结婚前还要对新房进行装修,有些农村已是楼房连片,农民的居住条件大为改善。
居住民俗中也有许多禁忌,如五月忌盖屋,大门忌冲着山丘、河流、大道、水井和坟墓,宅基不能直冲街道、面对庙宇,建房忌用槐木,院内忌栽桑树、柳树和杨树等。房前屋后有前不栽桑,后不栽柳之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