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讲了大珠山的大致景点,接下来就让我来带大家看遍大珠山的美丽风景吧!赶快跟随我的脚步,让我为你具体介绍一下吧。
大珠山以巍峨挺拔、风光秀丽而闻名。因为与小珠山南北雄峙而立,所以古有“双珠嵌云”之说,被列为古胶州的第一胜景。随峰向上看,主峰大寨顶之阴有寺,名“石门寺”。建于金大定五年 ,占地400余亩,寺内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和东西两院,分别供奉四大天王及佛祖。寺门是3块巨石叠垒而成,所以得名为石门寺。又因石门前有一泉,清碧如玉,迸若珠玑,名玉泉,故石门寺又称玉泉寺。
而玉泉寺内多竹,遍布沟坡。寺南侧山坡有塔林,共有花岗岩石塔12座,塔高2.6米,形态各异,传为金代始陆续镌立,“文化大革命”期间有所毁坏,但在1992年按原貌修复。寺前有卧象石,寺西有磨铁庵,后尽毁。由寺内南瞻,可见雄峰危耸,分外险峻,峰顶巨石如一尊大佛端坐,其东侧一石似小僧、又似金猴,正向大佛叩拜,惟妙惟肖,称“石拜佛”,也有称“金猴拜佛”。
沿阳坡一路攀爬,一路上我们可以看到的古迹较多。 东侧峭壁间有“珠山石室”。石室临涧,原有铁板桥连接通行,绝壁下原有“麻衣庵”,现已无存。到达山顶,我们可以看见一宽阔平台,举目远望,东西见海。 大珠山东段濒海处,有湘子门、南天门、阎王鼻子等名胜。湘子门西侧,一山直立,常有白云萦绕,远望如帽,故名“帽子峰”。
大珠山以石窟最为珍贵,多为隋唐时代遗存,属小型石窟,俗称“石屋子”,系在高大岩石上凿成,内有佛像浮雕等。保存完好的有夹沟西山石窟、夹沟南山石窟和石屋子沟石窟3处。 夹沟西山石窟镌刻浮雕佛像30尊,为隋唐艺术风格。夹沟南山石窟略大于西山石窟,雕刻佛像21尊,损坏严重,模糊难辨。石屋子沟石窟雕有17尊佛像和6个“飞天”、“云纹”图案,保存较好。 大珠山还有女儿石、老鹰石、鳖儿石、和尚石、八戒石等自然景观,形象生动逼真。
人们常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古人称大珠山为“岸海名山”,它的“名”不在“仙”,而在“云”。 大珠山峰峦挺拔,海云依山势而生,海雾在山间弥漫。云淡时,大珠山裹进了似有似无的蝉翼纱里,群峰像刚刚睡醒的姐妹,正着晓装,还有些仪态慵慵;云浓时,群峰或立于茫茫云海,或挂飞流云瀑,或斩滚滚云涛,好似天泼浓墨,绘出了一轴轴大气磅礴的画卷;雾开时,峰峰峦峦宛若丽人撩帐走出;雾合时,她们犹如沉进了美好的梦乡。
云带飘飘,每一座山峰和每一道峻岭似要临风起舞;彩云红彤,满山上云的花朵触天怒放,大珠山瑰丽,好像是云乡里的一座壮观的花园;当每一座山头都包上洁白晶莹的云团,大珠山就真的成了一串神奇的玉珠。这时候,你会想到清人周于智的诗:“累累形胜隐苍烟,九曲谁将一线穿?神女倦游何处去,双珠抛在水云边。”
在大珠山东麓,有一条山谷,人称珠山秀谷。这条山谷有5里之长,谷内溪水奔流,汇入山下的人工湖。碧水和青山相依相拥,青峰倒映在碧水中。游人绕湖边行,缘溪水入山谷,犹如走进画境。
珠山秀谷里春天来得早。清明节还不到,山谷入口处的樱桃花、杏花、桃花相继盛开。清明节一过,在山谷里的溪水畔和山坡上,各种各样的花团团簇簇,洁白的棠梨花一片连一片。春风吹拂,花枝摇曳,山谷里金波涌动,雪浪起伏。再往山谷深处走,有一道花的山峰纵向而立,又把这条山谷分成两条山谷。
顺北面的山谷继续前行,只见南面背阴山坡上,红色的杜鹃花从谷底一直开到山顶,就连山崖上和峭壁上,也花丛茂盛,花影绰约。站在山下往山顶望去,“花浪”排空,直接蓝天,叫人觉这花儿是天界飘下的芳菲;站在山坡高处向下望,“花潮”滚滚,满山谷里腾着花烟花雾,叫人想到这花儿是大地深处生发出的瑞气紫光。
沿着花间的石阶路走,你的周围到处是花的洪流,花的瀑布,人被裹进了花的漩涡中。进入4月,珠山秀谷里花如海,人也充谷盈川,花事和游人汇成了旅游潮。登上山顶,可见南面有好几条山谷里也盛开着杜鹃花,远远望去,如云似霞。
大珠山,是不是很美呢?能不能足以让各位流连忘返,赶快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呢?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