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太后与宝坻的渊源

家乡区县: 天津市宝坻区

萧太后执政期间,宝坻还叫新仓镇,属香河县管辖,作为燕云十六州的一个小地盘入辽三十多年。当时,这个女军事家、政治家的足迹几乎踏遍燕云十六州各地,来宝坻数次。

疏浚萧太后运粮河。为了击败大宋,主政期间,萧太后亲率大军征伐中原。在进军过程中,因需运送粮草,她命属下疏浚了北塘口经蓟运河直达蓟州的主要航道,时称“箫太后运粮河”。大概区位是宝坻县新安镇下曹家口处向北,经玉田县王会村,入蓟县,经太和庄、蒙瞿阝、马龙港、小漫河、直达翠屏山下的翠屏湖这一段。

振兴新仓镇。后唐高祖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赠辽后,新仓正式归入大辽。萧太后主政后,命大将耶律奴哥、韩德让等率大军三次南侵宋地,虏俘大批汉人入辽(单人称虏口、全家称虏户)集中于天津海河以北芦台、丰润、乐亭一带,组织煮盐生产。同时垦荒种地、积粮以供国用。新仓镇之古邕奴县故城遗址秦城成为辽兵驻守看管虏民的中心。萧太后为防止这些虏民潜逃,采纳幽州节度使韩延徽的谏言:“树城郭,分里市,以居汉人之降者。可为其定配偶,教垦艺,以生养之,以故逃亡者少”。(《辽史·韩延徽传》)邕奴古城(秦城)是当时这些降民聚居、婚配、里市(交易市场)的主要据点。从史料上看,萧太后对古宝坻的主要贡献是振兴了以盐业贸易为主导的新仓市场。盐是新仓的经济基础。塞外缺盐,盐税是大辽国的主要财政之源。盐成为辽国之宝。从而不断扩大煮盐生产和盐场的管理,除充分利用旧运盐航道外,萧太后还命人因势利导开凿新航道。将芦台、斗沽、越支(丰润南70里)、济民、石碑(均在乐亭南)各场所煮之盐,全部运往新仓贮存,“榷酤”(征税)后,分发各“引地”(准许发往销售的州县)。新仓成为北方食盐集散地,食盐贸易的最大商埠,成为京东之首(辽时北京称南京),后世誉称宝坻为“京东第一集”,既由此而得名。新仓上升为“镇”,设五品官董其事,足见新仓镇已十分重要,这时新仓镇隶属香河县,也香河县包括今武清县地地域。

留三处遗迹。即“打扮庄”、“梳妆楼”、“经堂庄”。乾隆十年《宝坻县志》卷十二记载:“大宋太宗兴国四年(公元979年),萧太后(时28岁)亲临戎马以退宋师,后曾道经于此”。这次是领兵打仗由此匆匆而过。又一次到宝坻专驻是辽圣宗统和十一年(时40岁)。据《辽史·耶律隆运传》载:统和“十一年,丁母发,诏强起之”。又《辽史拾遗》记:统和“十一年秋,后乘驼辇自南京(今北京)起,猎于蓟州之南甸(今青甸洼),幸庚水之南,诏韩德让还”。宝坻之打扮庄、梳妆台、经堂庄等遗迹,就是这位萧太后专为迎诏韩德让还朝时所留。

我爱我(2014-12-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