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经济建设战线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书记处书记,原国务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人生节点
青年时期的谷牧同志
1,家庭出身贫寒 早年受严格私塾教育
谷牧1914年9月出生在荣成宁津东墩村一个农民家庭。家境萧条祖父对谷牧说::“日子再艰难,也要供你读书,支撑起咱这个家。”因此从7岁开始,谷牧就受到了严格的私塾教育。15岁时考取荣成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这些经历为谷牧探索救国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解放前任左联负责人 亲历西安事变
高小期间被吸收为共青团员并开展一些反对国民党的地下宣传工作。1932年7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谷牧到达北平,参加左翼作家联盟工作,是北平左联负责人之一,开展党的工作。1936年被派到张学良的东北军,从事兵运工作,并亲历西安事变。
3,解放后辅佐国家领导人管理经济
1948年任中共新海连特委书记兼新海连警备区政委,鲁中南区党委副书记兼鲁中南军区第一副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济南市委书记、济南市市长,济南警备区政治委员等职。随后先后辅佐周恩来和邓小平分管经济工作,在重重困难中维护和推动经济运行。
4,改革开放后担任对外开放前线总指挥
从1978年底到1988年初近十年间,谷牧一人既是开放政策探索者,又是政策的推行者;在中央他是前线的指挥官;对地方他是中央的决策者。他在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办、沿海城市及其相关地区的开放、外资吸收利用及外贸体制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谷牧回忆录》总结
“过来人”的十点体会
(一)“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过河的关键是目标在务实地过河,而不在乎本本上规定死的什么纲、什么线。
(二)梯度推进。我们先从毗邻香港、澳门、台湾,从众多华侨、华人祖居地的广东、福建做起;然后在工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科教事业较为发达,对外交通通讯较为方便的沿海地区展开;再推进到沿陆地边境、沿长江的港口城市和内地的省会、自治区首府等大中城市。
(三)充分调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四)培育市场体系,注重市场调节。
(五)发挥海外侨胞和华人的作用。
(六)善于洋为中用。
(七)坚持从当地实际出发。
(八)力戒骄躁。
(九)抓协调,促落实。
(十)时刻不忘“两手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