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

家乡区县: 广州市增城区

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Zengche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Bases,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始建于1998年,位于广州市增城新塘镇冯村,离广州市中心46公里,土地类型多样,有生态公益和经济林地1270亩、旱坡地1563亩、水田800亩、水库和水塘230亩。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自然条件良好,交通便利,水利等设施比较完善,生态环境优良,基地功能已形成农、林、牧、副、渔的种业资源技术研发特色及产学研并举的综合格局。华南农业大学先后投资 2.1 亿元用于增城教学科研基地土地征用和基本设施建设与改造,积极引进相关的建设和研究开发项目,承担了国家级和省级的各类科研课题达 180 多项,每年有大批水稻、蔬菜、果树、油茶等新品种在基地内示范展示,吸引了大批农业企业、农业生产专业户前来学习参观和引种,科技成果辐射到省内的增城、东莞、从化、番禺、博罗、惠州乃至全国。基地内建有温室大棚等设施2.5万平方米以及一幢4200平方米的教学大楼,现场观摩教学条件良好、技术培训设施配套较完善,一次可容纳320名学员进行技术培训,年均接纳从事科研、教学实习、农事实训工作及技术推广示范实践培训人数达 3600 多人次。[1]
依托基地,学校建设了多个研发平台,科技、教育实力日益增强。现有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人兽共患病防控制剂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农业部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8个,农业部科学观测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8个,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 2009-2014年,学校主持各级各类科研计划项目7603项,到位科研经费16.79亿元。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43项,经费2.18亿元。

2006-2010年,学校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0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其中 “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的研制与推广”、“重要动物病毒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项目成果在抗击SARS疫情、禽流感疫情大爆发等关键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桔小实蝇种群持续控制的基础及关键技术系统研究与应用”形成了覆盖全国主要地区的监测与防控网络,监测区面积达870万亩,建立示范区1187个,示范区面积247.539万亩,技术辐射面积1470万亩,开展产品检疫520万批次,实验区农药使用量减少了25.3%,挽回经济损失138.65亿元。

我的网络营销能力秀网页:http://wm23.cn/kgvc

CQ(2014-12-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