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是雪花飘飘的季节。当你在欣赏那漫天飞舞的雪花时,可曾想过,雪花是如何形成的?雪花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雪花是一种美丽的结晶体,它们在飘落过程中成团地攀联在一起,就形成了雪片。单个雪花的大小通常在0.05-4.6毫米之间。雪花很轻,单个的重量只有0.2-0.5克。雪花的形状极多,有星状、柱状、片状,等等,但它们的基本形状都是六角形的,所以古人有“草木之花多五出,独雪花六出”的说法。 在显微镜下,可以发现雪花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的冰晶构成的。当气温降低时,大气层中的水分如果遇到尘埃,就会凝结成冰晶。因此,冰晶实际上是穿着冰外套的尘埃。凝结成冰晶后,由于密度变大,冰晶落向地面。在下落的过程中,原先零散的冰晶聚集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雪花。实际上,每片雪花都是由2到200个冰晶构成的,而且目前还没有发现哪两个冰晶的形状、大小是完全一样的。 科学研究表明,雪花冰晶的形状是由其生成时的大气温度所决定的。在最高的云层中,若温度在-35℃左右,则生成的是像针一样的冰晶;在-16℃至-12℃之间,生成的是复杂的星形冰品;在-12℃至-8℃之间,生成的是薄片六角形冰晶;在-8℃至—5℃之间,则生成梭状六角形冰晶。由此看来,小小的雪花中蕴藏的学问还真不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