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位于广东省汕头市西郊,建于1985年,于1986年竣工开放,是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88年11月,被列入汕头市第一批公布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既是一处地理科学体验处,又是一处旅游点,更是为汕头八景之一。这里每年夏至都能看到“立竿不见影”的天文现象。
我国现在已建有10座北回归线标志塔,由东向西分别是台湾花莲(2座)、嘉义,广东汕头、封开、从化,广西桂平、武鸣,云南墨江、西畴,是世界上北回归线标志塔最多的国家。
定点选址
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2[1]
汕头市北回归线标志塔的选址,恪守如下原则:
①学性原则;
②不占(少占)用农田原则;
③交通方便的原则;
④与其他旅游景点相呼应原则;
⑤美学原则;
⑥传统习惯等其他原则。
依照以上原则,最终将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建在广东省汕头市西郊,在206国道2343千米处北侧,即汕头大学路西面桑浦山麓北侧,隶属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鮀莲街道辖区。[2] [1]
动工兴建
1983年4月,广东省地理学会联合广东省天文学会、广东省测绘学会,在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建议下广州市、封开县和汕头市兴建北回归线地理标志。
1983年5月至1984年3月,广东省地理学会联合省天文、测绘学会组织专家多次赴汕头市实地踏勘,汕头市的北回归线标志塔,由汕头市政府筹建;广东省地理、天文、测绘三学会协助各市、县设计北回归线标志。
1985年10月7日,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动工兴建。
1986年6月20日,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主体工程竣工。
1996年6月22日,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揭幕。同时向公众开放。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