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历史

家乡区县: 枣庄市滕州市

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素有“滕小国”之称。据《史记》、《国语》和明、清、民国年间的滕县志记载:“黄帝有二十四子,赐土得姓者十四。其第十子封于滕”。“滕”字始见于此。当时滕地温湿多雨,泉流腾涌,故以“滕”为名。
周灭商后,武王封其异母弟叔绣于滕,乃称“滕国”。
秦统一六国后,废分封置郡县,于今滕境置滕县、薛县。
汉初,高祖撤小邾置蕃县。汉武帝时改滕县为公邱县。
三国时,魏沿袭秦制。西晋仍袭汉制。隋升滕县为滕郡,郡治滕县;不久又将滕郡改为滕县,北宋兼置滕阳军。
1182年,金置滕阳州,1184年改为滕州,辖滕、沛、邹县和陶阳镇,属山东西路。
元因之。
明之后为滕县,滕县隶属济宁府、兖州府。
清沿明制。
建国后,滕县属鲁中南行政公署尼山专员公署。1953年9月,滕县属济宁专区。1979年1月1日,滕县改属枣庄市。1983年11月,枣庄市齐村区改为山亭区,将滕县东部的店子、冯卯、辛庄、徐庄、辛召、山亭、桑村、城头8个公社划归枣庄市山亭区。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滕县,建立滕州市。[3] 滕州先后被评为“中国文化旅游名城”、“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生态文明市”、“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全国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市”[2]

mingqiu(2014-12-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