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一日无豆

家乡区县: 滨州市惠民县

杜桥豆腐皮的第三次发展 全国解放后,中国农村走了人民公社的发展道路,农村的一切生产都是以集体经济的形式体现,生产队便把过去做豆腐皮的那些人集中到生产队中,用这些人及其技术为生产队经营,从此生产豆腐皮的经营纳入了集体经济的轨道。这期间由于生产队集体劳力比过去单户较强,所以豆腐皮的生产和外销有一定程度的扩展。但同时因受集体经济的限制,豆腐皮的发展也只能说是有新发展,程度不大,而真正的大面积发展,还是从80年代真正开始。中国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了农田承包责任制,农业经济出现一次爆发式的发展,农民压抑了多少年的生产积极性也一下子发挥了出来。同时,杜桥豆腐皮也从生产队经营转入了个体农户,由于当时农村剩余劳动力很多,通过集体经营杜桥村的很多人也都学会了豆腐皮的制作技术,所以,一到农闲季节,便有很多农户自家制作豆腐皮。82-90年期间,出现了男女老少齐上阵、家家户户制作忙的景象,全村最多时延到尽110家,产量高达12-13吨,销售区域西至济南市的商河县,东至东营市,南至淄博市的高青、邹平县的一部分,北至阳信、无棣、最远到庆云,销售面积已经比较广大,名声远播。 “杜桥”精选东北上等绿色优质大豆,采用本地独有的天然纯净黄河水,经选豆、浸泡、磨浆、煮浆、点卤、泼制、压榨、揭皮、入味(调制),摊凉等十几道传统手工工序精制而成;“杜桥”采用独特的传统卤艺入味(调制)工序,使产品具有天然豆香、醇香可口、口感微甜、筋道独特的卤汁风味。 “孙子故里”悠久的历史文化渲染,清河镇百年传承的手工工艺制作,使“杜桥”逐渐成为人们馈赠亲朋好友之首选;基于大豆独有的营养保健功能,“杜桥”以独特的制作工艺成为家庭餐桌上的必备菜,儿童心目中的休闲品。公司以独特的理念,人文化模式,将生产经营与流程管理融为一体,以质量保生存,以创新占市场的硬口号得到了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使“杜桥”有信心成为豆制品系列的航母。

梦碎红尘(2014-12-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