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祠庙

家乡区县: 潮州市潮安区

潮州唯一的女祠--婆祠是当时龙湖寨的富商黄作雨为其生母周氏所建的祠堂。该祠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占地面积大,用料讲究,祠堂的格局为门前广场的二进,四厅相向,四面八屐,大厅内以四柱通抵,筒斗,大退扇的宫殿形式,大门楼屐下还以倒挂莲花为装饰,过去称这种形式为皇宫建,祠的门楼,门壁的石雕也十分精美。画面有山有水,有人有物,皆栩栩如生,特别是两边墙壁上的松鹤、松鹿,都出自名工巧匠之手,但却在文革时,遭到很大的破坏。
黄作雨为何要为生母建造如此雄丽的祠堂呢?原来是由于其母出身低微,族人不允许其牌位进入重建的公祠内,于是黄作雨便另建一座比黄氏宗祠更大的祠堂以慰其生母,并提出让出身低微的妇女入祠,至此,妇女的地位才有所提高,这标志着当时思想的进步。

阿婆像,画幅长2.25米,宽0.95米,画中人物黄氏面目慈祥,身着典型的明代服饰。经历了十三代人的承诺和传承,使我们至今能有幸见到阿婆祠主人的真面目。
关于女祠,全国屈指可数,安徽歙县棠樾村清懿堂,歙县呈坎村罗家祠堂(内设一女祠),陕西铜川古城附近的姜女祠,今陕西宝鸡市东的圣女神祠,凤女祠--秦人筑,故址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南,贤女祠--南康县贤女埠村(传说)等,像龙湖婆祠这种性质的很罕见。

黄作雨,字腾芳,明海阳县隆津都龙湖人。他继承先人遗业,家世殷实,善于经营,家资丰盈,富甲潮州。天启七年(1579)获得澄海县生员的资格,后循例成为国子监监生。崇祯年间,时世动荡,黄作雨于是出巨资招募乡勇以保护地方。顺治年间,海贼姜世英劫掠龙湖,他带领乡勇积极抵抗,因寡不敌众,龙湖乡被焚烧,贼寇离开之后,他又尽力周恤房屋财物被焚的穷人。康熙二年(1663年),黄海如聚众作乱,打算攻夺龙湖,黄作雨命其长子黄衍参(元唯)组织乡勇备战,使贼众不敢贸然侵犯。康熙五年(1666年),贼首丘辉带领四千余人,驾船数十艘抵达龙湖寨,勒讨粮食,全乡百姓惊恐万分。黄作雨镇定自如,在家里埋伏一批乡勇,设宴假意邀请丘辉到家中饮酒,乘其不备,砍下丘辉人头,贼众群龙无首,惧怕而散去,龙湖寨于是得到保全。
黄作雨在历史上并不知名,关于他的资料不多,无意之间,倒因他为生母逆势而建的祠堂,让后人记住了他的名字。
婆祠的建筑格局为门前广埕的二进四厅相向,四面八屐,大厅以四柱通木瓜、筒斗、大退扇的宫殿形式,大门楼屐下还以倒挂莲花为装饰,过去称这种建筑形式为皇宫建,为祠两旁二通巷,在后面还有一小片土地,包括外埕大约差不多有一亩一分左右是最大的私祠,大门的牌匾是清大儒翁廷资所写。
祠中供着一幅画像,画中人物身着典型的明代服饰,面目慈祥,她就是黄作雨生母周氏,一位平凡而又不普通的母亲。这幅阿婆像是龙湖古寨几件少有的珍宝之一,经历了十三代人的承诺和传承保存下来。黄作雨的第十一代传人黄再川说,这幅像一定要保留,不能传着传着就不见了。这幅画从他懂事后知道是一代传一代,传到他婶母,文革时期,他的婶母成了画像的第十代传人,不知经历了多少惊险时刻,才把画像保存了下来。“婶母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把画挂在阁楼。当时要很小心。只是他老婶是单身一人,才相对比较保险,第一她是女的,第二是个老人,牌位啊什么的都没有了,就剩下这幅像,藏在阁楼里,人家也想不到”。
改革开放后,社会氛围宽松了许多。婶母将画像传到了第十一代,当年五十多岁的黄再川手中。黄再川老人说,他们家族在传承这幅画像时,有一个不成文的约定,必须人老实,能传给别人,这个人不能有私心,有私心就不能传给他,才这样一代代传下来。
今年黄再川老人已经81岁的,正直纯朴的侄子黄立浩被老人选中,成为保护画像的新一代传人。
有记者问黄立浩,这幅画的价值是多少?黄立浩说,也许值四十万,但这幅像就是值十亿元我也不能卖,这是祖像,只能留给后人作纪念,再多的钱我也不能卖,我只有权利保管它。

小棉花(2014-12-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