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艺术文化(4)

家乡区县: 天津市静海县

话剧
在中国话剧历史上,天津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国早期话剧运动创始人之一,第一个演《茶花女》的是天津人李叔同。他于1906年与同学曾孝谷创办业余话剧团体“春柳社”,演出《茶花女》,开中国话剧之先河。第一个到外国学习现代戏剧艺术,并把西方写实剧首先介绍到中国来的是天津教育家,早期话剧(新剧)活动家、导演张彭春。[7] 而其兄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家。南开大学创建人、校长张伯苓早在1901年就提倡话剧(当时称“新剧”,也称“文明戏”)。他和教职员学生一起创作演出话剧。他曾亲自编剧、导演。也培养了一批出色的演员,当时周恩来、曹禺还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已经成为南开新剧团的主要演员,周恩来1913年进天津南开学校读书,很快成为新剧活动积极分子。1914年南开正式成立新剧团,他被选为布景部(大约相当于现今舞台美术组)副部长。那时还不许妇女演戏,周恩来被认为是最好的“男旦”。南开早期的戏都是师生集体讨论编写,周恩来也参加过,并于1916年9月在南开《校风》杂志上作为社论发表《吾校新剧观》。[8]曹禺后来成为中外知名的戏剧文学家。张伯苓提倡戏剧,目的是把戏剧作为美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手段。在他的提倡影响和扶持下,四十多年来,在天津、昆明和重庆各个时期的南开话剧理论、史话、纪事、演出剧目(近200个),创作及改译的剧目(近100个)剧评等。此外,天津还出现过很多著名话剧人,如:焦菊隐、谢添、林兆华和于是之等。

音乐

民国初年的天津乐团合影
20世纪30年代,几位世界级的古典音乐家包括小提琴家雅沙·海飞兹、弗里茨·克莱斯勒、钢琴家拉赫玛尼诺夫等先后来到天津演出。[9]李叔同是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其作词的《送别歌》在民国初年作为在新式学堂中教授的学堂乐歌广为传唱经久不衰,已经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名篇[10]。1950年代,中央音乐学院和天津音乐学院先后在天津创建。这两所院校培养出许多现代音乐家和演唱家。1988年,天津音乐家苏聪凭借为影片末代皇帝的原声音乐作曲获得第60届奥斯卡最佳电影作曲奖。成为首位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中国人。此外,有“第二国歌”之称的《歌唱祖国》的作曲者王莘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曲《我和你》演唱者之一的刘欢都是天津人,《歌唱祖国》的首演地便是天津的耀华学校礼堂。而流行音乐巨星张学友的祖籍也是天津。[11]

值得追求的追求(2014-12-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