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翁源经济的发展大体可分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1950-1957年)。这一时全县结束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度,实行土地改革,紧接着对农业、手工业、私营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广大工人、农民以及大的热情恢复发展生产,工业、农业及其它各行都得到比较正常的发展,全县的经济建设出现了新的局面。1957年,全县社会总产值6335万元,比1949年3532万元增长85%;工农业总产值4388万元,比1949年2372万元增长85%;国民收入3217万元,国内生产总值4342万元,分别比1949年增长85.09%;和123.24%;财政收入77万元,城乡居民收入388万元,农民收入均纯收39元。[8]
农业生产由互助组向初级农业社、高级农业社发展,逐步完善了农业生产的管理体制及分配制度,使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195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4034万元,比1949年2372万元增长70.1%,占功农业总产值的91.93%;粮食总产量达76428吨,比1949年39784吨增长92.1%[8]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以前,工商业以私营为主,国营和集体企业开始建立。1957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工商业国营和集体经营为主,剩下少数公私合营企业和个体企业。工业生产实行联营生产、逐步发展的方针。1953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0.18万元,至195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354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07%。[8]
第二个时期(1958-1965年)。由于“左”的路线指导,出现1958-1960“大跃进”的失误。这个时期,全县农村由高级农业社过度为政社合一、“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搞高度集中统一经营。但是由于在经济发展急于求成,盲目冒进,搞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在分配上又刮起“一平二调”的工党风,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破坏了社会生产力。三年自然灾害时期(1959-1961),农作物歉收,整个国民经济损失严重农民生活十分困难。1963年至1965年三年调整时期,全县下放土地等生产资料使用权,恢复自留地及家庭副业,改公社核算为大队核算,后又改以生产队为基本单位,调整生产关系,稳定了农业生产的局势。196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4071万元,比1963年增长35.38%,比1957年增加0.92%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82.66%。[8]
工业生产开展技术革新运动,并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一些效益差、物耗大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宿。工业企业恢复计划、生产技术、劳动等方面的管理,实行的管理,实行按劳分配,工业生产稳步发展。后来采用有效措施,扩大生产规模,使工业生产得到回升。1965年全县工业生产总值854万元,比1957年增长141.24%;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7.34%。[8]
1965年,全县社会总产值6234万元,比1957年减少4.61%,比1963年增长36.9%;工农业生产总值4926万元,比1957年增长12.23%,比1963年增长36.91%国民收入3610万元,比1957年增长12.22%;国内生产总值4042晚唐万元,比1957年减少6.91%;财政收入376万元比1957年增长388.31%,比1957年增长388.31%。
第三个时期(1966-1977年)。1966-1970年全县处在动乱之中,工厂停产闹革命,农业生产处于半自发状态,生产秩序混乱不堪。1968年农业总产值3360万元,比上半年减少17.2%。1971年后全县大力开展“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运动,农村仍实行“一大二公”的管理体制,实行以粮为纲,农业生产连续三年徘徊不前。工业企业虽然恢复了各项管理制度,使工业生略回升,但仍实行计划经济,在经营管理上,实行高度集中统一,批判商品经济,排斥市场调节,忽视科学技术,不讲经济效益。这一时期,全县经济发展缓慢。1977年,全年社会总产值1.0277亿元,比1965年增长64.85%;工业总产值8564万元,比1965年增长73.52%,其中农业综合产值2749万元,比1965年增长218.97%,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2.17%国民收入6265元,比1965年增长92.12%;国内生产总值7012万元,比1965年增长92.11%。[8]
改革开放时期(1978-1987年)。1978年中共十一届全会后,全县农村先后实行各项经济体制改革,1983年以后,全县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调整了生产布局,确立“一粮、二蔗、三蚕桑”的农业方针。工业企业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减证放,自主经营,自负仍亏,全县工商企业实行各种承包制责任制,调动生产经营的积极性。这一时期,全县经济建设得到迅速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至1987年全县社会总产值4.3744亿元,比1977年增长325.65%,年递增32.6%;工农业总产值2.2824亿元,比1977年增长167.07%,年递增16.71%;国民收入2.3887亿元(当年价,可比价为1.5736亿元),比1977年增长157.17%,年递增15.12%;财政收入1193元,比1977年增长211.49%,,年递增21.15%。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