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评话的传统节目分为三类,其中包括讲史演义类的《东汉》、《西汉》、《三国》、《隋唐》、《水浒》、《岳传》等,公案侠义类的《绿牡丹》、《八窍珠》、《九莲灯》、《清风闸》等和属于神话灵怪类的《封神榜》、《西游记》、《济公传》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整理出版了王少堂的长篇《水浒》,即宋江、武松、石秀、卢俊义四个"十回书",出版了《扬州评话选》和《扬州说书选》,与此同时,还出现了根据小说编演的《烈火金钢》、《林海雪原》、《红岩》和夏耘等创作的《挺进苏北》、李真创作的《广陵禁烟记》等一些长篇和中短篇书目。这一阶段的著名演员有王筱堂、王丽堂、俞又春、李信堂和惠兆龙等。
扬州评话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演出队伍萎缩,
《扬州评话王派水浒:武松》
听众老化,书场陈旧,后继乏人,生存与发展受到严峻挑战,亟待有效保护。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在扬州曲艺团甘泉路书场,2元钱,就能听上一下午的扬州评话,还能喝上免费提供的茶水。
“以前也想把价格调到5元,但是很多老书客就不来了。”曲艺团负责人说道。为了保住这块阵地,曲艺团一直维持着2元的低价。即使这样,每天的上座率也只有五六成。
以王少堂为代表的扬州评话在上世纪鼎盛之时,大江南北都专门开设有扬州评话的专场书场。像王少堂这样的大家,一般的小场子,是不大去的,因为实在忙不过来。而如今,扬州评话的场所不断萎缩,在扬州大市范围内,现在只有8家,收费的场所,只有2家。
当然,对扬州评话进行保护的脚步一直也没有停过,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