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望海楼

家乡区县: 烟台市福山区

仙人望海楼,位于山东烟台蓬莱市海滨公园中部南侧,坐南面北,设计为民族古典式风格。主体建筑为二层木石结构楼阁,木质窗棂,南北两侧各有20米明廊,一层正中为门厅,二层置释迦牟尼、太上老君、孔子塑像各一尊,均面向大海。景区内景致秀丽,气氛幽雅恬静。

位于海滨公园中部南侧的仙人望海楼,是1996年新开发的景点,它面南背北,楼体及内园设计为民族古典式风格。主体是二层木石结构楼阁,木质窗棂,各有20米明廊围于南北两侧,门厅在一层正中,释迦牟尼、太上老君、孔子塑像各一尊置于二层,均面向大海。东、西、南三面围墙,汉白玉质地内壁,镌佛、道、儒肖像浮雕309尊。汉白玉莲台上端坐四面观音汉白玉石雕像在园内正中,高8米,滴水观音、平安观音、如意观音、送子观音分别在南北东西四面。莲台四周为荷池,四面有汴桥,甬道可通莲台。园内四周植垂柳、斑竹及各色花卉,间以小型雕塑,景致秀丽,气氛幽雅恬静。
望海楼位于刘公岛博览园内的西北角,原是唐朝时期刘公岛上的一处建筑,如今看到的这座望海楼是复原景观。望海楼地势高旷,周围遍布曲盘虬蔓的苍松,登上顶部,东眺大海,一览无余。眼望周围群山黛翠,脚下涧底白云涌动,古朴庄严的华严寺,隐藏在青松翠竹之中,不由使人飘飘欲仙,大有绝尘之想。
在望海楼有几块石刻,由于年代久远,大都模糊不清,在最高处有一块非常引人注目的石刻,上刻“大观”两个大字,笔力遒劲,为楷书,阴刻,字径110厘米。落款:大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岁次辛亥孟夏,知即墨县事仁和沈则文。

观山看海

望海楼地势高旷,周围遍布曲盘虬蔓的苍松,东临烟波浩淼的大海,大管岛、狮子岛、马儿岛和女儿岛,镶嵌在岚光晦明的波涛中,像是飘渺的海市蜃楼,又是传说的蓬莱仙岛,是观山看海的绝佳之处。
站在望海楼上,眼望周围群山黛翠,脚下白云涌动,古朴庄严的华严寺,隐藏在青松翠竹之中,耳中不时听到阵阵钟声,不禁使人飘飘欲仙,大有绝尘之想。观赏碧波万顷的滔滔黄海,如珠似玉的礁石海岛,五彩云霞的美妙变幻,奇峰竞秀的山峦风情,足可让人叹为观止。

望海楼的最高处有两块石刻,由于年代久远,显得模糊不清。左边的石刻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山东巡抚崔应阶在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游览崂山时所作的《华严庵》诗,文为:“傍海依山曲径通,华严深处有琳宫。云归叠嶂千峰翠,日浴扶桑一点红。清磬出林闻梵语,玉琴横膝响松风。此中已隔人间世,得住何惭绿发翁。”该诗把华严寺的山海风光,琴语松风,古寺梵唱,渲染的淋漓尽致,使人顿生脱离尘世之心;右边的石刻,上刻“大观”两个大字,笔力遒劲,为楷书,阴刻,字径110厘米。落款为:“大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岁次辛亥孟夏, 知即墨县事仁和沈则文。”
望海楼在古代是崂山的观日胜地之一,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像清代嘉庆年间即墨文人黄岩的《望海石观日出》:“扶桑隐隐起红涛,曙色渐开大小崂。雾散狮峰天半彻,云洪贝阙海门高。琪花迎旭明三岛,羽客凌晨策六鳌。谁觅瀛洲三界路,晴光万点轻舟刀。”就非常形象的描绘了在望海楼上观日出的壮观景色。
由于望海楼高踞山峰之巅,古代小路上荆棘丛生,人迹罕至,如此美好的景观已被荒山湮没,几乎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使我们在游览华严寺时不能去望海楼一饱眼福,那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春困夏乏(2014-12-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