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庵位于邹平县城西南约5公里处。相传唐代有名为李二仙的僧人曾在此修炼,故名。唐李庵,兴建年代已不可考。据碑记记载,其最早的一次重建是在明隆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唐李庵兴建年代已不可考。据碑记记载,其最早的一次重修是在明隆庆年间,距今已有400余年。现存唐李庵大殿,屋脊、檐角均饰有双龙和吻兽。内部装饰大量壁画,是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大殿北墙绘有彩色云、海,为佛像之衬托。西边有4条幅山水画。在东西两山,彩绘的征战图隐约可辨。大殿廊檐上方有9幅彩画,内容有钟馗捉鬼、菩萨像、唐三藏取经、八仙人物等,廊檐两侧则绘有哪咤闹海、托塔李天王等。西偏殿壁上绘有墨色老虎、彩色神仙飞升图。东偏殿壁上,绘有墨色老虎、竹子和彩色三国演义故事。此外,山门内两侧绘有墨色山水、人物画等。寺院附属文物有明隆庆元年至清道光年间增修唐李庵石碑4座。院内有丁香、柏树数株。寺东有相传约有500年树龄的文冠果树一株。唐李庵小巧玲珑,与周围风物浑然一体,堪称胜景。又因内有壁画,颇具历史与艺术价值。
现存主要建筑有大殿、东西偏殿各三间,另有跨院僧房、藏经楼和寺南接待香客的客房、寺东的姑子 唐李庵古刹塔庵草房等,总计有房屋32间,建筑面积820平方米。主建筑是大雄宝殿,共一层三大间。中间墙上彩绘巨龙一条,前旧供释迦牟尼贴金塑像。两侧及东西山墙上彩绘佛祖收降六耳弥猴等佛教故事。据山东省考古人员鉴定,内中有明代壁画多幅,至今仍色彩鲜艳,形象逼真,为罕见的艺术真品。环释迦牟尼像旧为四大金刚及十八罗汉塑像,今皆不存。殿外廊之左右墙上彩绘门神各一,大门之上栏板上有清代彩绘的传说故事。门楣上悬“福利恒沙”四个大字,左右楹联已在文化革命时代被铲除。
《邹平县志》载:相传古有唐李二仙,修真于此山,故名唐李庵。约建于金元年间。山门东面墙上镶嵌二通石 唐李庵哼哈二仙碑,一为明隆庆元年十一月,邹平人张应贞撰写的《重修唐李庵记》;另一为康熙十年青城人董朱衮撰文《重修唐李庵碑记》。山门西面墙上亦有古碑二通,分别是嘉庆十一年成瓘所撰《重修唐李庵之碑》,及道光二十五年邹平人石显文所写《唐李庵碑记》。石碑背面皆正楷阴刻着重修时捐资人的姓名及出资数目。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