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冠城镇位于冠县中部稍偏西南,为县城所在地,镇人民政府驻县城滨河西路。东与烟庄乡相接,北与店子、万善乡交界,西与孙履乡接壤,南、西南分别与梁堂乡毗邻。309国道、聊馆高速公路、邯济铁路从境内穿过。
自然情况
该镇地处黄泛平原地带,地势平坦。东西最大距离11.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7.5公里,全镇土地面积5346.3公顷,其中耕地4133公顷。全镇辖50个行政村,总人口为7.5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8‰。全镇少数民族主要有回族,少数民族人口总数6517人,全镇有张、王、李、郭等50个姓氏,其中张姓最多。
主要经济状况
50年代初期,全镇年国民生产总值150万元左右。1978年为618万元。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亿元,第一、二、三产业所占之比为4.3∶1.3∶1,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57万元。 因该镇系县城所在地,镇办企业发展的条件比较优越,加上原有基础,近年来镇办、村办、个体办企业发展速度较快。主要工业厂家有:镇东予制件厂、四海纺织厂、美华铁业厂、冠达塑料厂、回族机械厂、诗郁化工厂、宏昌机械厂、冠州彩印厂、正大印刷厂等。这些工业企业促进了冠城镇经济的发展。
强镇由来
该镇居县城周围,经济、文化较为发达,农村经济主要指标在全县一直名列前茅,在县内乃至地区均属强镇。全镇获得的荣誉主要有:1995年,为全区粮食总产量前20名乡镇、全区综合经济实力前30名乡镇、高标准绿化乡镇;1997年,获农业普查先进集体称号;1999年,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地级文明单位、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先进乡镇;2000年,获发展民营经济明星乡镇、文明乡镇等称号。
2大事记编辑
1951年,在冠城镇东关村建起烈士祠。
1962年,先旱后涝,降雨成灾面积达20万亩,倒塌房屋300间以上。
1970年,遭受雹灾,棉花大部分被砸成光杆。
1971年,原城关区改为城关人民公社,建管理区,随后建立公社革委会和中共公社革委核心领导小组。
1977年, 遭受10~11级特大风袭击,持续9个小时,小麦普遍倒伏,90%以上的果树落果。
1984年,城关镇改称冠城镇。
是年,大力发展棉花生产,棉花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增长12.9%。
1985年,冠县城关供销社主任刘斌蕃,被国家商业部和全国财贸工会授予“全国商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1989年,镇政府制定《冠城镇领导干部廉洁勤政守则》,普遍实行两公开 (办事制度、办事效果公开)一监督(民主监督)制度。
1990年,全镇建立三位一体的“党员活动室”、“青年之家”、“妇女之家”,开展精神文明活动。
是年,“中棉所17号”优质棉在境内示范种植成功并进行推广。
1991年,全镇农村普遍签定《家庭赡养老人协议书》。
是年,筹资120余万元,在西街村建起了可容纳1000余名学生的“冠县民族中学”。
1994,中国清真食品协会与冠城镇合资兴建冠州清真扒鸡公司。
1995年,全镇实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
是年,胡均岭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96年,澳大利亚墨尔本新金文化学校校长李树军考察冠城镇张尹庄回族小学,决定每年资助该校1万元办学经费。
是年,全镇开展科技教育年活动。
1997年,冠城镇耿儿庄村投资500万元建成造纸厂。
是年,镇农村财物实行镇经管站代记账、代管资金的管理体制。但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使用方向、会计核算内容不变。
是年,镇开通村村通电话工程。
1998年,全镇精简分流机关人员21人。
是年,镇政府成立物价监督管理站,各村设物价监督管理员。
1999年,全镇各村民主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取得成功。
是年,冠城镇被评为聊城市“发展民营经济先进乡镇”。
2000年,镇政府引进资金1000多万元,建立“中台合资词豫化学品有限公司”。
是年,被评为聊城市“发展民营经济明星乡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